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温忠麟  叶宝娟 《心理学报》2014,46(5):714-726
在心理和其他社科研究领域, 经常遇到中介和调节变量。模型的变量多于3个时, 可能同时包含中介和调节变量, 一种常见的模型是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本文检视文献上各种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的方法, 理清方法之间是竞争关系(分清优劣)还是替补关系(分清先后),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的步骤, 并用一个实例进行演示。文中也讨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与有中介的调节模型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42.
有时,“无”比“有”更有韵味,比如这首小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没见到人,却使读者的想象云海茫茫,无边无际,深得“远龙无瓜”之妙。  相似文献   
43.
<青鸟>以"寻找"作为线索和情节发展的动力,剧中出现的每一事物都富于象征意义,向人们昭示着深刻的哲理;<仙剑>中几乎所有的事件和情节都是拜月教主用来完成自己"寻找-探求"命题的棋子,而该剧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对"爱"的探讨也贯穿始终.两剧都不约而同地具有浓厚的童话色彩,主要包括万物有灵论的立场、符号化的人物设置、积极乐观的理想主义色彩等内容.  相似文献   
44.
<周易>"有孚"一词,未见于他经,其义不易索解,历来聚讼纷纭,本文尝从文字之形、音、义,商周之h辞成语、祭祀文化,先秦之文献征例,及<易>之卦象、辞例诸项,论证"孚"当训作"保",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以Grandey的情绪调节模型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正性情绪、负性情绪、情绪劳动以及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828名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于不同情绪感受的情绪劳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存在差异;情绪劳动各维度既充当正负情绪均值差距(MN-P)影响职业倦怠各维度的部分中介变量,又充当正负情绪变异系数差距(CVN-P)影响去个性化或个人成就感的部分中介变量;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在正负情绪均值差距(MN-P)影响去个性化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受到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46.
曹彦 《宗教学研究》2006,29(4):182-184
关于俱有因的定义,现今的大多数辞典都是采用《俱舍论》第六卷中的“互为果义”的定义。但实际上这一定义是世亲用来指出有部在理论上存在矛盾的定义,并且受到了众贤的强烈批判。众贤在《显宗论》第九卷中则以“同一果义”来定义俱有因。其中的差异是因为在最早出现六因理论的著作《阿毘达磨发智论》中只是列举事例而没有给六因下定义,而六因理论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在六因的定义上,存在着争论。比如,在《大毘婆沙论》中没有讨论到:“法”是“随相”的俱有因,而“随相”却不能成为“法”的俱有因的这种非对等的情况。因此《大毘婆沙论》中将俱有因理解成心和心所的这种互为因果,相互对等的情况。因此对俱有因的定义就偏向于“互为果”。而后来由于生灭四相理论的引入,所以触及到法与随相非互为俱有因的情况。但当时俱有因的定义还是延用原有的“互为果”的说法。因此遭到了《俱舍论》的强烈的攻击。最终,众贤将俱有因定义为“同得一果”。即同得一(士用)果的其它法是该果的俱有因。从而含摄了互为因果和非互为因果的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47.
一玫瑰经溯源古时,隐修院的隐修士们以咏唱达味圣王的一百五十首圣咏为祈祷,附近的教友也学着诵念,但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文化,很难学会和背诵,遂改用一百五十遍圣母经代替圣咏。逐渐形成诵念圣母玫瑰经的记数方式,在基督信徒中普及开来。当时,人们为了方便记数,用一个小袋子,里面装入一百五十颗小石子,用以记数。可是石子和袋子既难携带又易丢失,于是改成用一条小绳索打上一百五十个小结。后来,再演变用一根绳索串一百五十个小木块。又想到玫瑰经是“欢喜、痛苦、荣福”,所以三组分开诵念,每端要念十遍圣母经,一组要五十遍,因而以五十首为一…  相似文献   
48.
陈旭 《宗教学研究》2007,(2):150-155
萨满文化产生的基础是中国北方民族传统的渔猎、游牧经济和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的氏族社会。萨满文化因其特定的地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透过神灵创世、神生万物、万物有灵的精神世界,在人和自然界间体现了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和谐互动关系,蕴含着人要适应环境,以自然为本,保护自然、亲近自然的原始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49.
读历史的时候,偶然读到清末名将张曜一个有趣故事。张曜自幼失学,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不想一位姓刘的御史弹劾他“目不识丁”,布政使是一省的高级文官,相当于现在负责公检法的副省长,哪能让没有文化的人担任呢?所以,朝廷将他改任为总兵。  相似文献   
50.
宁健 《现代哲学》2001,(1):12-16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的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才可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