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教育科研课题必须立足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只有立足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教育科研,才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应为的。教育改革已赋予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责任,并要求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和教学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722.
刘海天 《现代哲学》2022,(3):147-154
《群书治要》是一部系统总结唐前历史文化、堪称“百科全书式”的匡政巨著。魏徵既是《群书治要》的核心编撰者,亦是“贞观之治”的首功之臣。魏徵位居宰辅,其政论涵盖治国理政各个领域且多为唐太宗采纳,其政论与《群书治要》的相关度甚高,可见《群书治要》的历史作用。《群书治要》对“贞观之治”的影响主要关乎治体的引领,体现在以经典人文理念实现高屋建瓴的指导,以数千年历史兴衰作为鉴戒垂范,以统一与多元兼容的政治格局和权变思维推进大一统盛世出现。《群书治要》既是贞观君臣施政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今人深入理解“贞观之治”成因的重要文献依凭。  相似文献   
723.
不都是因为饥饿 不都是为了筑巢 不从一棵树飞向另一棵树 鸟啊 怎对得起这一身羽毛  相似文献   
724.
观赏王小军的作品,感觉作品构思奇特,笔墨老辣。作品的布局、色彩、气氛、节奏变换多端,张弛有度,容纳了诸多高端艺术要素,饱含着画家的艺术主张和心灵象征,它的社会意义乃至艺术价值定然超乎我们的预期和想象。有时画家激情骤然间的进射,留下永久激动人心的不灭火种,这是真正艺术的魅力和意义。  相似文献   
725.
本文从对一元价值谓词“好”、“坏”和二元价值谓词“更好”之间的关系出发,首先回顾了偏好逻辑中用二元价值谓词定义一元谓词的各种方案。然后,文章介绍了vanBenthem利用语境从一元谓词定义二元谓词的工作。文章着重分析了在这一背景下语境的概念和性质,并提出了两种逻辑的方法刻画语境。本文重点给出了语境的模态语言、语义模型,并对涉及语境变化的三条有效规则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26.
从报刊编辑学角度对印光法师《与佛学报馆书》(含节录与补遗)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分析,发现法师所提涉及报刊定位、方针及传播策略、编辑修养与意识、编排业务、印刷出版等多方面内容,称得上是微型“佛教报刊编辑学”,或者“佛教报刊编辑学”之雏形,其观点和建议契理契机,彰显了法理智慧与方便善巧,既蕴含着浓厚的“弘法利生”心怀,又与当代新闻传播规律及理念相吻合,对于当前佛教媒体的发展及弘法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27.
刘梁剑 《学海》2012,(1):160-164
本文从人物之际的角度探讨黄宗羲的"一本万殊"思想。黄宗羲从刘宗周那里接受了一个基本命题:"盈天地间皆气也。"黄宗羲的气本论在肯定人与物一气相通的同时,认为气化流行造成"万殊":人有人之性,物有物之性。从人物之别到人禽之辨,黄宗羲强调,人性区别于物性的独特之处在于纯粹至善的不忍人之心。通过"心即气之灵处"的命题,一本万殊展示了更为丰富的意蕴。从气到心意味着天地万物的一气相通从本然状态转变为道德明觉状态。另一方面,"心即气之灵处"意味着心与气的相互确证。心与气相互确证,这一点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认识论意义:气担保了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的同源性,而这一同源性进而担保了"人心之理"与"天地万物之理"相互吻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28.
本文主要是纪念黄寿祺(1912-1990)六庵先生百年诞辰而写,汲引章学诚(1738-1801)《校雠通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与著名新儒学大家唐君毅(1909-1978)、牟宗三(1909-1995)常说的"返本开新",汇为本文标题,以表彰先生易学总体成就与贡献。全文分节为四:首述缘起,次论先生易学旨趣,三则举《易学群书平议》中焦循(1763-1820)《仲轩易义解诂》例释先生易学进路与裁识,终以"从源溯流,强干弱枝"、"精研象理,不废术数"为先生《易》学结论。  相似文献   
729.
道教劝善书视争讼、唆讼为逆"道"之恶行,并借助各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及道教"神灵赏罚,流及子孙"的报应论来宣扬息讼之善、兴讼之害。道教劝善书深刻型塑了民众的法律意识,为"无讼"观注入了宗教性因素。  相似文献   
730.
麦金太尔关于"启蒙道德筹划失败"的断言可能导致两种相反理解。麦氏认为,情感主义者放任道德分歧(多),须对无休止的道德争论负责。启蒙筹划虽然寻求普遍性方案,然其背后却深藏不可公度的前提,同样导致不可公度的各家之言。只不过,后者仍试图用理性来解决,而前者则"坦率地"放弃这种努力。为缓解道德分歧,麦金太尔引入传统合理性。但亦存在问题。生活境遇的改变,使我们须悬置先入之见,通过对话重新圈定道德普世性(一)与道德分殊性(多)的话语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