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01.
朱鹂 《天风》2017,(9):28-30
亨德尔的《哈利路亚》大合唱我们并不陌生,或许有人会说那已是老古董啦!如今,不知不觉,有一首《哈利路亚》悄然在网络和微信平台上流行起来,被国内信徒所熟悉。那就是加拿大文艺圈多面手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于1984年创作的《哈利路亚》(歌曲部分旋律谱参见下方谱例)。  相似文献   
702.
唐末禅僧玄沙师备(835-908)对临济义玄"昭昭灵灵"的批判是唐代禅宗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曾经也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尚未深入探讨其理论结构的特点.其实,玄沙的主要批判对象是洪州宗的"作用即性"说,临济"昭昭灵灵"则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玄沙与洪州宗两者的分歧出自对真如、佛性的理解的不同.本文通过比较两者的理论特征,同时借用朱熹对禅宗的批判角度,来考察玄沙对"昭昭灵灵"的批判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703.
认知压力与建构主义数学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辛自强  宁良强  池丽萍 《心理科学》2005,28(6):1324-1329
与通常在消极意义上使用的“精神压力”概念不同,“认知压力”是学习环境促使学习者进行不同类型认知活动的积极力量。根据这种环境导致学习者使用一级还是二级程序性知识达成目标,可将认知压力分成一级认知压力和二级认知压力。本研究以325名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数学课堂上认知压力的现状及其与建构主义教学的关系。结果表明:(1)对于数学课堂而言,被试报告的一级和二级认知压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且二级认知压力显著高于一级认知压力;(2)建构主义数学教学有助于产生认知压力,特别是二级认知压力;(3)修订后的认知压力问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704.
灵想     
董国范 《天风》1997,(10):7-7
“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20) 求,是向神祈求祷告;想,想是什么?“想,冀思也:从心。”(《说文解字》)想,即用心思索、思考,是心里的希望和愿望。  相似文献   
705.
按照天主教神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按照天主的肖像受造,具有无限的尊严和独特价值。尊重和维护人性尊严是天主教伦理神学的核心原则之一,而"圣经是神学的灵魂"1,天主教的人性尊严思想根源自圣经。圣经从人与天主之关系、人与被造世界之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习俗之关系三方面展开对人性尊严思想的梳理和阐释。一、人按照天主的肖像被造  相似文献   
706.
死人与洗礼     
陈志华 《天风》2016,(9):13-13
《哥林多前书》15章可以被称为“复活的篇章”,使徒保罗用了全章的篇幅,从不同角度力证复活的真实可信,让信徒明白复活的教义不但是基督教信仰的根基,更是基督徒永恒盼望的基石。在论述的过程中,保罗提到了一件非比寻常的事来证明复活:“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  相似文献   
707.
本文从三个维度来对"人间佛教"进行观照,试图由此而切入关于"人间佛教"之概念及其意义与价值的理解。(1)从历史维度来看,"人间佛教"是对佛教中国化进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根本精神的继承,是针对中国佛教之衰落形态的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改革运动,体现为中国化佛教发展的一个新阶段;(2)从现实维度来看,"人间佛教"是在现代生活场域之中,以"契机"为方便而实现的关于佛陀教义的化仪更新,体现为佛教的一种新实践;(3)从理论维度来看,"人间佛教"是对佛教之根本义理及其价值的重新拣择,基于化仪更新而实现了佛教价值之实现境域的转移,而体现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一种新形态。  相似文献   
708.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之一,基本属于庄子的思想。它以"道"为最高范畴,主题是"一",内含"道通为一""物通为一""知通为一"三个方面。关于"齐物论"的涵义,历来有"齐物"论与齐"物论"之争,但从全篇来看,二者都有论述,物与物论都是齐的对象。可以说,"齐"即是"一",根本方法是"吾丧我",最高境界是"至人"。  相似文献   
709.
陈志华 《天风》2016,(6):48-48
使徒保罗为主竭诚献上,广传福音,在初期教会的历史中,写上了不可磨灭的浓浓一笔,为历代信徒所敬仰。但保罗的成功除却个人的因素之外,还在于身边有美好的同工,如为基督徒所熟知的路加、西拉、提摩太,等等。但也不能忘记一对夫妻同工,那就是百基拉与亚居拉。新约中一共有六次提到这对夫妻的名字(参徒18:2-3、18、26;林前16:19;罗16:3-4;提后4:19),这对福音伉俪有怎样的独特之处呢?  相似文献   
710.
李世峥 《天风》2016,(4):40-41
正《中庸》里有这么一句话:"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对这一句话,朱熹在《四书集注》中作出如此解释:"道者,率性而已,固众人之所能知能行者也,故常不远于人。若为道者,厌其卑近以为不足为,而反务为高远难行之事,则非所以为道矣。"孔子指出,他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