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并不完全理性,会出现对股票价格的高估或低估.本研究以2003 ~ 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在面对非理性的投资者时,公司管理者同时存在迎合心理和保守主义倾向,且受到公司融资约束条件的影响.迎合渠道是投资者情绪影响公司投资水平的主要渠道,即使是低融资约束的公司,也表现出了显著的迎合行为,而高融资约束的公司则对投资者情绪的效应更敏感.但是,只有在低融资约束情况下,部分公司才会在投资决策中表现出保守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2.
20年的农村改革与实践,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了很大提高。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矛盾已从粮食供求矛盾转变为农民的增收矛盾。虽然粮食生产连续获得丰收,但由于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已从以往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以需求约束为主,使得农业增产目标与农民增收目标表现出不一致性,收入对产出的弹性持续下降,农业创造收入能力呈现出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43.
通过区分“以行为者为中心的约束”与“行为者中立”两种立场来探讨义务论与后果主义之间的优劣,是当代西方道德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行为者为中心的约束认为道德规范对特定的个体行为者具有一种约束,这种约束要求特定行为者不能做某种行动,即便这种行动能够避免造成更大的侵犯。而行为者中立的立场则否认道德规范指向某个特定的行为者,并对其产生实际的约束作用。不少研究者认为义务论坚持以行为者为中心的约束,进而把康德伦理学划归以行为者为中心的义务论范畴。然而,卡根反对这种解读,他试图证明康德的普遍法则公式在规范层面支持行为者中立的立场,应当从中得出后果主义而非义务论的规范性结论。卡根的论证正确地指出了后果主义原则与普遍法则公式的相容性,却错误地否定了义务论原则与普遍法则公式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44.
《学海》2019,(3):162-169
本文从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分类角度构建融资约束指标,研究银行业结构变化对地区融资约束的总体影响和边际效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对2005-2015年地区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发现非国有银行的发展从总体上显著缓解了地区融资约束;随着非国有银行资产扩张,多元化银行体系的不断完善,银行业结构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减效应;进一步考察不同规模的非国有银行,发现小型的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缓解融资约束的效应要强于中型股份制银行。  相似文献   
45.
通联片羽     
《佛教文化》1997,(5):4-4
看到贵刊“从北大到五明佛学院”一文,深为震动。当今世界,红尘滚滚,追逐名利者几乎无暇顾及自己的灵魂,让烦燥充斥每一个毛孔,转而又抱怨没有一刻的安宁。以“北大”校名的含金量,在当今社会谋一份可心的差事,以“北大才子”的智慧在茫茫商海赚几万金钱,都不是望不可及的事。然而明海法师和释戒圆法师,却能舍弃常人视为珍宝的名和利,追求真正的灿烂光明,以自己的行为弘扬佛法,实为人之楷模!当我读到明海法师“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纸包,双手捧着,手有些颤抖地打开一层又一层。层层的纸大概是经过长期摩拳,显得有些破旧,最后…  相似文献   
46.
马欣欣 《世界哲学》2017,(2):102-109
本文意在为索引词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辩护,即量化词词组在句法结构中存在隐藏变量。目前对该观点的批评有:(1)句法规则不足以解释量化词的域限制;(2)隐藏索引词与真正的索引词存在区别;(3)约束论证会导致隐藏索引词的膨胀。本文指出,隐藏索引词与指示词在索引性上具有相同的特征,而仅在句法地位上存在区别。看似与句法相矛盾的规则能够通过对概念的清晰化得到纯句法的解释。用隐藏的可变参数函数取代隐藏索引词,能够在约束关系增加时维护句法结构的稳定。因此,量化词的域限制能够应对现有的批评,仍被视为一条句法规则。  相似文献   
47.
全真道戒律是全真教对教徒言行、思想的规定,是教徒在修行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其内容具有丰富的伦理思想。这样一种具有伦理内涵结构的全真道戒律所产生的社会控制功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1)对个体的双重约束;(2)对教团组织的维系功能;(3)对国家法规的弥补功能。  相似文献   
48.
对神的崇奉和敬仰,应该说是所有宗教的共性。道教在对神的崇奉中有别于其他宗教的一大特点,就在于道教的多神崇奉。在道教的信仰中究竟有多少位神灵?这很难精确统计出来。本文  相似文献   
49.
余方伟 《天风》2020,(1):52-53
《以弗所书》5章18节吩咐我们:"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为什么保罗会说这样的话?因为醉酒和圣灵充满从某些方面来看有几分相似,那就是二者都关乎节制。醉酒的人被酒精控制,令他失去自制的能力;而圣灵充满的人则由圣灵掌管,但不会失去自我约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0.
《论语》中“束脩”一词释义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述而》“自行束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句中“束”一词历来颇多歧义 ,主要观点有三种 :一是泛指致师之薄礼 ,二是代称人或人的年龄 ,三即洁身修行之意。经由对“束”一词的历时性、共时性考察 ,可知第一、第三种观点施之于本句解释的不恰当性 ;而从“束”一词的语境义以及“”字的来源发展和与“修”字的区别等方面 ,可证明第二种观点 (以“束”代指年龄 )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