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从逻辑哲学观点看,在“符号化、公理化的模糊逻辑”与非形式化的“人脑使用的模糊逻辑”(苗东升的说法)这两者之间,只是形式模型及其现实原型的关系,决不相互排斥。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在现实生活中人脑所使用的实际上行之有效的模糊推理,是否应该和可能符号化、公理化,而是在于如何恰当地进行形式化。笔者采用苏珊·哈克(Susan Haack)的逻辑哲学观点,认为非经典逻辑可划分为扩展逻辑和异常(deviation)逻辑,模糊逻辑归属于异常逻辑。本文以模糊逻辑系统FZ为例,具体分析了虽然经典逻辑中一些较强的公理和推理规则均不成立,但是与之对应的较弱的“合经典的”(well-behaved)公理和推理规则却仍然可以成立,由此导致一系列新奇性质。笔者采用了达·柯斯塔(da Costa)的形式化技巧,它是关于“在虚设不矛盾律成立的前提下”(相应公式可以称为“合经典的”)才能成立的逆否律。当我们撤除了“虚设不矛盾律为前提”的限定,它又重新回到了无条件成立的情况。笔者也推广了玻尔(N.Bohr)和冯·威扎克(von Weizsaecker)关于对应原理的思想,认为作为非经典逻辑的模糊逻辑与经典逻辑之间也应当遵守“对应原理”:经典逻辑是模糊逻辑的前身,模糊逻辑将构成更为普遍的逻辑形式,经典逻辑作为模糊逻辑的极限形式,在局部情况下还保持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冯开文 《学海》2008,3(3):110-114
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精选关于家庭责任制、社区合作社、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民合作社等领域的经典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农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脉络.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走向农民合作社的农业一体化,是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共同选择的观点.  相似文献   
43.
王丽雅 《管子学刊》2008,(2):113-115
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儒家经典的外译特别是英译,一直是西方国家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为西方读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欣赏儒家思想的空间。儒家经典英译其本质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儒家经典众多的译本由于译者的背景、传播目的和目标受众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44.
理雅各的中国经典翻译、著述、讲座和教学,基本上以儒家经典为核心。本文就理雅各《中国经典》的翻译体例、翻译及出版过程以及从1876年起理雅各出任牛津大学中文教授之后所公开举行的讲座及教学内容诸方面,对理雅各长达30多年的汉学生涯,尤其是儒家经典翻译研究教学生涯进行了介绍说明,并对理雅各《中国经典》的翻译体例的学术意义和价值给予了肯定评价。  相似文献   
45.
《茅山志》为道教经典,记录了历代在茅山修炼的诸位道教名流。然其作者问题尚有诸多误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茅山志》为张雨所修。二,《茅山志》为张雨、刘大彬合修。三,《茅山志》为刘大彬所修。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中对《茅山志》的编纂及各种版本进行了较详的考证,附录一《引用传记提要》云:“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二另著录张天雨《茅山志》十五卷。《成化杭州府志》卷十五云:‘张天雨,字伯雨,钱塘人。尝屏居修茅山志,因号句曲外史。’刘大彬志元原刊本明永乐及成化重刊本皆为十五卷。吴全节序,刘大彬叙录,胡俨序…  相似文献   
46.
刘宗周依傍经典诠释提出"慎独说",建构出一套颇有新意的心体学理论.他劝导儒士读书治学,将求吾心与读经典有机联结成一体,并因"得心"之故,将朱子设计的读"四书"次第进行了改变,且重释了"虞廷十六字".通过深入解读《大学》《中庸》等文本,刘宗周又将"慎独"发挥为"诚意",提出二者互为本体工夫,在"心性归一"的理路中,大力倡...  相似文献   
47.
《中国宗教》2014,(11):4-5
11月13日,"2014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宝华寺的须弥讲堂拉开帷幕。在为期3天的讲经交流中,来自全国各地的39位法师围绕"清净·和谐"的主题,宣讲了11部佛教经典。  相似文献   
48.
佛教经典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论述艺术处较多,不能一一列举,本文在此选出《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会第十九卷《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觉林菩萨偈》为研究重点。此赞偈涉及到视觉艺术和佛教的世界观、本体论、方法论,历来为修行者所关注,所以很有研究价值。弘一法师曾专门将其片断书写在所画的佛像画上。《觉林菩萨偈》全文如下(为了研究方便,著者在每一分偈前加上序号)。  相似文献   
49.
从研究方法与角度、研究范畴两个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经典针灸概念术语的研究概况,认为,目前针灸经典概念术语研究已有若干成果,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系统研究阙如、研究方法不足、文化角度的研究缺乏微场立场、缺乏,临床立场的研究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计算机有内隐记忆吗?——人与计算机的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参照国内内隐记忆研究方面的一个经典实验(杨治良,1991),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运用信号检测论的方法,对计算机是否存在内隐记忆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计算机只有单纯的100%正确的回忆效应,不具备内隐记忆。本研究为探明计算机的记忆特点作了初步尝试,同时也从一个新角度再次证明了内隐记忆是独立于外显记忆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