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皮亚杰晚年的“新理论”及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亚杰的经典认知发展理论堪称典范,但也并非尽如人意,以致20世纪60、70年代其理论经常遭受抨击。文章以对皮亚杰经典理论的批评和质疑为起点,重点介绍皮亚杰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进行的理论建设,并试图对皮亚杰的新理论做出初步评价。作者认为,皮亚杰晚年的新理论建立在对应性、态射、范畴、转换等新的概念体系之上,并将发展视为从心理内态射到心理间态射,再到超态射的演变过程。由此,新理论强调了“水平”概念和“意义逻辑”,弱化了早期的“阶段”概念和“命题逻辑”。  相似文献   
162.
中国影片在国外异样文化背景下,难以吸引观众。但1989年略施“红色小褂”小技,使红高梁引发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63.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是19世纪儒家经典英译的主体,也是西方世界孔子与儒经形象的主要制造者。考察该时期主要新教传教士译者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认识与评价,可知,他们对孔子和儒经的认识,始之于好奇,继之以批评,最后走上"补儒"的道路。早期的译者虽认可儒家的某些实践智慧,但重在辟儒,故着眼于耶儒的差异而好作批判;后期的译者不否定早期译者的批判,但重在补儒,故留心于耶儒会通而多表同情。其间的差异则是他们传教策略转变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4.
世间贫富并非视金钱的多寡而定,而是取决于自心包容的大小。所以,一个人即使物质生活欠缺,只要他有慈悲、有智慧,生命就会变得充实、富有。尽管佛教以追求人生解脱为终极目标,但佛教依然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因为无论是利益世间,还是人类自身的生活与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基础。在佛教经典中,是充分肯定一切正当经济活动的。《菩萨本行集经》、《六度集经》、《善生经》等众多佛教经典都论述了如何正当获取与使用财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5.
《法华经》在日本是非常受欢迎的一部经典。厩户皇子(圣德太子)讲经的事情未必是事实,但他所著的《法华义疏》是在日本完成的可能性很高,①可以说最晚在奈良时代初期,《法华经》已被日本人所关注了。奈良时代,《法华经》作为护国经典及忏悔灭罪的经典被信仰,同时也成为法相宗、三论宗等各学派研究的对象。到了平安时代,天台宗更是将《法华经》奉为"皆成佛道"的经典,也可以说确立了《法华经》在日本佛教中的地位。此后,镰仓时代的日莲  相似文献   
166.
林义正 《周易研究》2006,10(2):26-40
中国经典诠释传统有没有自己的特点?经作者研究之后,感觉到传统经学的实践中确实有直释与旁通两个基型, 可惜没有受到学者充分的注意。故本论文为了具体讨论起见,特别以《易经》的诠释为例,依以下各节:一、前言,二、对“中国经典诠释基型”的界定,三、《易》籍著作的诠释体式,四、直释型诠释的方法与问题,五、旁通型诠释的方法与问题,六、结论, 来论述。其中第四、五两节又各立细目,详细讨论诠释的方法与问题。中国经典的诠释体式是依字-句-章-篇-卷逐次解释而成立低层的训诂、章句、注、笺、解、疏、说、传,甚至更有不泥于文句。而依义理而成立高层的释义、通释、通义,乃至最高层的哲理诠释。其诠释可归纳成两个基型,即依各经本身在历代表现出日新乎高明的直释诠释与依异经互释在后代表现出富有乎博大的旁通诠释。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中,此两型诠释之于经典正犹乾坤之于易,经典在诠释中表现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7.
创造性的诠释懦家经典特别是《周易》是熊十力建构其“新唯识论”的重要理路。这种与古代经学方法有别的经典诠释,部分地归因于20世纪的历史语境:后经学时代自由解经的空间、对动力式文化精神的哲学追求、近代以来的哲学变革;部分地则归因于熊十力本人将现代观念与传统智慧的创造性结合,并且由此实现了哲学的创造。但其经典诠释方式存在着相对主义与独断论的紧张,“譬喻”说则是为其经学诠释所做的方法论辩护。  相似文献   
168.
愉悦的时光总是过得非常快,转眼间受戒活动即将圆满。回想这些天来,我收获满满。在本次求受戒过程中,我不但收获了与十方戒兄之间的道谊,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了道教斋醮科仪,道教经典、思想文化及道教徒应具备的威仪、礼法等内容,对“戒”与“守戒”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9.
徐勇 《管子学刊》2016,(3):40-41
我国古代兵书浩如烟海,广大读者特别是初学者阅读有困难。因此,我们现在面临着两大课题:一是古代兵书的经典化,二是古代兵书的普及化。兵书优秀代表作的共同特点:第一,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二,论述深刻,较少迷信;第三,与重要兵家人物、兵学流派关系密切,传承有序;第四,类型独特,别具一格,能填补空白;第五,雅俗共赏,在学术界和民间均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六,历久弥新,至今仍对战争有现实指导作用;第七,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70.
方超 《美与时代》2011,(3):82-83
色彩三原色之一的"红",在现代设计中运用十分普遍,几至泛滥。个中原因,除了其独特的色彩学含义以外,还因在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承载了许许多多的文化意蕴,成为传统文化、观念的主要内容。在现代设计中,对红色的理解不应该囿于历史所积淀的心理概念上,而应该走向客观,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和表现符合设计本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