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五个实验研究联合使用单类内隐联想范式与概念启动范式,探讨了共产主义信念与道德认知的关系及其认知机制。结果显示:(1)共产主义信念与道德在概念层面具有相容性;(2)在阈上、阈下水平启动共产主义信念均能够显著促进道德概念判断;(3)共产主义信念促进道德判断的启动效应呈现累积趋势,符合证据累积模型,而在词汇决定任务下未出现概念的扩散激活效应,不符合扩散激活模型。系列研究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共产主义信念与道德认知产生了显著地关联,共产主义信念启动能够促进道德判断,且共产主义信念促进道德判断的启动效应并不是发生在语义层面,而是知觉层面。  相似文献   
52.
郭静  刘笑晗  黄宁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0):2154-2163
儿童PTSD具有“长尾效应”, 疾病负担重、发展结局存在较大异质性, 但是少有研究对我国儿童PTSD的转归进行系统性研究, 其转归类型、路径尚不明晰, 更缺少促进儿童PTSD复原的干预研究。因此, 本研究拟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追踪调查和准实验研究, 探讨儿童PTSD的发展轨迹及转归类型和机制, 验证基于学校的综合干预服务对促进儿童PTSD恢复的效果, 为儿童PTSD干预及个性化诊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53.
叙事治疗是以后现代哲学为基础,并整合人类学、叙事文学和发展心理学而发展出的家庭治疗方法.在创伤领域,叙事治疗通过识别来访者对创伤的回应,发展替代人生故事和身份认同,使来访者获得心理和情感的安全感,并促使创伤记忆被整合进替代故事中,从而消除创伤影响.在儿童创伤领域,生命树技术通过生命树、生命森林、当暴风雨来临以及证书和歌曲四个部分,帮助患儿发展替代人生故事.本文还比较了创伤叙事治疗同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的异同及创伤叙事治疗国内外应用进展.作为一种创伤治疗方法,叙事治疗在创伤领域应用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4.
以往研究认为认知控制在闯入记忆的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研究以83名大学生本科生为被试,采用创伤电影范式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旨在考察创伤个体注意控制、焦虑及情绪对闯入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注意控制、焦虑和情绪与闯入记忆相关;注意控制和观看创伤电影前的消极情绪对闯入记忆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注意控制与焦虑、情绪相关;高低注意控制组分别在焦虑、情绪上差异显著。注意控制、焦虑、创伤前负性情绪与闯入记忆相关;注意控制、创伤前负性情绪显著影响闯入记忆。 关键词:闯入记忆;注意控制;焦虑;情绪;创伤  相似文献   
55.
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是指人们在经历了严重的压力性生活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 由于对抗压力所引起心理的积极变化。本研究对国外创伤后成长进行归纳概括, 论述了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如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益处寻求和意义建构。此外, 归纳了基于不同视角的PTG模型, 提出了促进PTG的干预策略, 针对PTG实证研究中某些相关变量的测量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未来应着重于开展具备多个评估点的纵向研究, 建构适用于不同人群的PTG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56.
采用感恩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汶川地震三年半后的37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感恩与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并检验社会支持在感恩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灾后中学生的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其中自我觉知的改变与人际体验的改变水平高于生命价值观的改变水平,女生人际体验的改变水平高于男生,初一学生的创伤后成长水平相对低于高年级学生;(2)感恩和社会支持可显著地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3)社会支持在感恩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汶川地震三年半后中学生的感恩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也可通过社会支持正向影响创伤后成长。  相似文献   
57.
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合情绪标识范式考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个体对创伤相关图与负性情绪面孔的情绪标识效应。结果发现:PTSD组的情绪标识任务抑制了创伤相关图对之后奇偶判断任务的干扰,表现出显著的情绪标识效应;而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情绪标识效应不显著。该研究表明将谈话疗法用于PTSD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8.
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汶川震后初一年级的学生进行2.5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多层线性模型(HLM)来探索创伤后成长(PTG)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展趋势以及心理复原力对二者的预测效应。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发展,心理复原力仅在第二次施测时呈显著下降趋势,PTSD与PTG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非线性发展趋势;心理复原力的三个因子对PTG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力量因子对PTSD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其中,乐观因子可进一步预测PTG的发展速度,力量因子可进一步预测PTSD的发展速度;在灾后中学生PTG的增长、PTSD的降低中,心理复原力可以分别解释18.87%和14.74%的变异。  相似文献   
59.
从元分析看传统心理统计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心理学研究文献中占主导地位的数据分析和解释方法是传统的统计方法。元分析方法已经表明传统的统计方法延缓了心理学理论的创新和知识累积的增长。该文从元分析方法的角度阐述了传统的心理统计在处理研究结果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对上海市1408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探讨应激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分析表明:初中生PTSD的发生率为8%,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确实对PTSD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家庭因素、社交人际因素、工作学习因素、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自责、求助和幻想对PTSD有显著的影响,而个人健康因素、客观支持、解决问题、退避及合理化则没有显著的影响。各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