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3篇
  33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参照Seyle对生理应激反应的阶段划分,可将心理反应分为三个阶段;琐事研究把应激源的研究推向了极致,应从只关注被动应付,转向应激研究的积极方面,加强对复原力的关注;应对方式是个体用于处理应激事件的策略与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个体的特质.  相似文献   
62.
以往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对幸福感稳定性与变化性问题持有不同观点。设定点理论认为幸福感通常保持在设定点位置, 动态平衡理论(及其变式——主观幸福感稳态理论)进一步强调幸福感在围绕设定点的某个范围内波动而呈动态平衡状态, 享乐适应理论在动态平衡理论基础上从情绪适应的角度分析了幸福感维持稳定的原因, 这三个理论均强调幸福感维持在某个平衡水平。相反, 持续幸福理论强调幸福感是可以提升的, 能发生长期的变化。这些理论观点的差异本质在于如何看待幸福感的稳定性与变化性, 我们借用生物学中的“稳态”“稳态应激”概念及物理学中的“跃迁”思想, 认为幸福感不仅存在稳态, 也会出现稳态应激, 并可由此引起幸福感稳态的跃升。这一整合视角为幸福感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 也对幸福感的持续提升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3.
本研究对上海市1408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探讨应激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分析表明:初中生PTSD的发生率为8%,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确实对PTSD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家庭因素、社交人际因素、工作学习因素、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自责、求助和幻想对PTSD有显著的影响,而个人健康因素、客观支持、解决问题、退避及合理化则没有显著的影响。各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4.
研究以32名小学儿童(平均年龄10.47岁,男生16人)为被试,采用唾液皮质醇为应激测验的客观指标、以被试主观紧张度为主观指标,考察特里尔社会应激测验对中国儿童皮质醇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应激测验任务引发儿童皮质醇浓度和主观紧张度的显著上升,任务后的恢复期皮质醇浓度和主观紧张度能够恢复到任务前的水平。(2)社会应激测验任务引发的男生皮质醇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女生,但是引发的主观紧张度水平变化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社会应激测验中文修订版能够有效引发儿童的压力应激变化,可以用其开展儿童社会应激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5.
为了了解PCOS患者易患抑郁症、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原因.通过对28例PCOS患者和28例体重指数、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回应公众演讲压力进行分析,在回应公众演讲压力时,PCOS组和对照组均有比较显著的焦虑程度、ACTH、皮质醇、心率和血压升高(P均<0.01);但PCOS患者焦虑程度、ACTH、皮质醇和心率应激反应显著增强(P均<0.01,时间效应,交互效应);PCOS患者在急性应激时显著减少上调IL-6的水平(P<0.01).PCOS患者对应激反应的改变可能构成抑郁症、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风险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以北京115名五、六年级的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版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for Children,TSST-C),探究父子依恋、母子依恋与儿童应激下皮质醇反应的关系。研究分别在基线阶段、TSST-C开始前、TSST-C结束后、TSST-C结束后的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收集儿童的唾液样本,并让儿童完成亲子依恋问卷。采用SPSS 20.0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安全型父子依恋儿童的应激下皮质醇反应显著高于不安全型父子依恋儿童,反映在皮质醇值和皮质醇基于增加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with respect to increase,AUCI)两个指标上;(2)不同母子依恋类型儿童的应激下皮质醇反应(即皮质醇值和AUCI)不存在显著差异;(3)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之后,父子依恋依旧可以显著地正向预测儿童的皮质醇反应(皮质醇AUCI),但母子依恋对儿童皮质醇反应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且父子依恋对儿童皮质醇反应的预测作用边缘显著大于母子依恋对儿童皮质醇反应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型父子依恋与儿童应激下更高的皮质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67.
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229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创伤后成长(PTG)和生活满意度等身心反应的现状及其共存形态。结果发现:(1)地震发生8.5年后4.75%的青少年有明显的PTSD症状,29.98%的青少年有明显的抑郁症状,其中女生、少数民族学生、高年级学生的症状水平更高;46.13%的青少年报告其出现了明显的PTG,其中女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PTG水平更高;青少年的生活满意度较低,其中初一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但性别和民族差异不显著;(2)青少年的PTSD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TG相关不显著,抑郁与PTG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PTG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3)青少年的PTSD、抑郁、PTG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共存的形态,具体表现为成长组(32.6%)、低症状组(39.4%)、症状-成长共存组(5.8%)、中等症状共病组(17.8%)和高度症状共病组(4.4%)等5种类别。  相似文献   
68.
为了探讨急性创伤青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小组干预对策,采用三种国际通用量表(SCL-90、HAMA、HAMD)对160例急性创伤青年患者进行测评,在给予传统心理护理的同时,进行小组干预,然后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并以既往同种病例为对照,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显示,86.25%的急性创伤青年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小组干预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因此小组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创伤青年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9.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鉴定是近年来司法精神病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中如何识别装病者也相应地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要作出完全正确的诊断或鉴定结论相当困难.揭示假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者的特征和典型表现,以帮助临床医师发现常见的装病模式,区分假装或掩饰表现与合法症状.同时为了在刑事和民事情况更好的发现装病者,对访谈技术、MMPI测验的价值以及间接信息来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