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合作与竞争是社会互动的两种主要形式,也是冲突解决的两种方法,对人际交往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从心理与社会学角度研究合作与竞争的文献却相对较少,而对于精神障碍人群在合作与竞争中异常表现的原因目前也存在争议。本文从心理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合作与竞争的神经机制和生物基础进行综合论述,并对精神障碍人群在合作与竞争两种社会互动中的表现进行比较,试图为精神障碍人群在人际交往中的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以往研究尝试阐明精神障碍患者污名化的产生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然而,不同方案的干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并导致了众多理论纷争。解决上述争论的关键在于揭示污名化产生的核心认知机制,即精神障碍的污名化源于人类自发性的社会分类加工。上述核心认知机制的提出将引领以连续体信念为切入点的全新污名化干预路径。该干预路径能够整合精神障碍污名化消除的理论之争,进而衍生出完整的连续体信念干预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3.
许多人,甚至小学生都知道身体感冒的多种症状,但了解“心灵感冒”症状的人却少之又少。精神障碍,也叫做心理障碍,一直是人们谈之色变、讳莫如深的一个话题。可惜的是,在人们希望心理障碍“有多远滚多远”的时候,它却早就偷偷来到了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24.
方琪  栾琨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1143-1157
多团队成员身份(multiple team membership)是指员工在一段时间内以正式身份参与多个团队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模式。以往围绕“团队数量”和“团队成员身份多样性”展开的研究未能对多团队成员身份的效应形成一致的认识和研究结论。因此,在系统回顾发展历程、厘清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炼出多团队成员身份“多重团队情境”和“多重团队认同”两个关键特征,并从注意力资源视角、社会网络视角和社会身份视角梳理并发展多团队成员身份的作用机制。最后,针对以往研究对多团队成员身份关键特征的关注缺失、社会网络视角和社会身份视角下有意义却尚未被探索的问题,综合技术和时间等因素提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5.
我国《精神卫生法》在"送"、"诊"、"治"、"出"四个环节全面确立了自愿原则。该原则渊源于私法领域,是指精神障碍患者(含疑似)在法定无害的前提下自主决定一方对其提供的精神卫生服务的接受、中止或终止的单方意愿。与私法自愿原则相比,该原则具有单方性、相对性、双方地位不平等性、实施标准国际性、相对方必须接受等特征。精神卫生健康权利兼具"自由"和"权利"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其自愿原则的特殊性:精神障碍患者单方自愿的决定权和医疗机构必须接受的法定义务的统一。  相似文献   
26.
获得适当治疗是精神障碍者在强制住院期间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美国,依据联邦宪法寻求救济是早期治疗权诉讼的重要路径,但联邦最高法院在Youngberg v.Romeo等案件中对宪法治疗权的回避,使得治疗权诉讼的依据转移至联邦法律和州法,而治疗权是否为宪法权利之争议也逐渐淡化。尽管我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治疗权,但治疗权仍具有宪法上的依据,尤其是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精神卫生法》亦明确规定精神障碍者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从而肯定治疗权是精神障碍者的法定权利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前对依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依恋的精神病理学的研究;2青少年依恋的发展性研究;3依恋与个体认知、情感和职业成熟度关系的研究。该文对依恋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8.
以临床观察为根据,以文献回顾为基础,提出了"膜拜痴迷意识转换状况"是一种古老而后现代的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的观点,并讨论了与发病相关的社会文化与个体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9.
综合医院常见心理问题的行为干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合医院常见心理问题的行为干预上海医科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200032)季建林在综合性医院工作的临床各科医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躯体疾病的人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或情绪问题(如焦虑和抑郁等);另外,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往往对部分病人的躯体疾病发生、发展及预...  相似文献   
30.
针灸与心理——电针对心理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克乐  郭梅英  崔立坤 《心理科学》2001,24(4):477-477,476
古今中外文献中针灸治疗躯体疾病的报告很多,治疗精神障碍报道较少,治疗轻型精神障碍(心理障碍)更少.本文在回顾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本研究所得的研究成果,并力图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