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相互影响,其相互作用呈现个体化差异,这与个体间的内环境以及外环境差别有关.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为"脑-肠轴"及"脑肠互动"学说.临床医生需要认识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及时发现躯体症状背后潜藏的精神心理问题,综合运用各种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72.
从事矫形外科(骨科)30余年,主持实施各种肢体残疾、骨科疑难杂症的外科手术治疗2万多例,在矫形外科领域创造了多个国际和全国第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疗效奇特、医疗费低廉的下肢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技术体系,我的系列创新、专业发展,身心与文化成长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患者是我的导师.  相似文献   
873.
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形式上已逐渐摆脱西方写实传统的束缚,开始借鉴和融入中国画的以形写神、传神默照、自由潇洒的写意手法,中国油画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民族特色和风格。我们提倡意象表现美学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在借鉴西方写实油画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绘画美学传统,以促进中国当代油画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74.
宗白华美学体系广泛而深入地摄取了中西艺术学的理论维度。宗白华的艺术学研究是为其美学建构汲取丰厚学养。他的美学体系和艺术学思想与中国艺术精神有着密切关系。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全面汲取理论的精髓,开掘出古典民族美学的现代意味,成为宗白华美学建构的一条重要路径。宗白华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艺术精神"这一核心,联系艺术哲学、艺术体验、艺术意境、艺术生命等问题阐幽探微,在基于价值论的艺术史观与体验式的艺术批评方法等方面亦有重要开拓。  相似文献   
875.
当代艺术之于中国,学界普遍认为始于1979年9月的星星美展。中国当代艺术从发韧到今天已经走过30年,经历了从前卫、反叛到被普遍接受的艰难历程。面对当代艺术的现状,艺术家要保持独立性和批判精神,不仅要对传统文化保持反省,而且也要对流行文化具有警惕。  相似文献   
876.
<正>著名画家方照华先生曾说,自己从不刻意去追逐或自我划定为某一"主义"、"流派",只是想把自己对大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感受,用绘画的手段真诚地、真实地将其表现出来。然而,这分明就是现实主义的宣言。尤其当读完他新近出版的画集及其举办的个展,并探寻其艺术轨迹,就不难发现,画家正是自觉不自觉地沿着现实主义这条道走过来的,虽非一帆风顺,却是收获多多。20世纪初期,求学欧洲和日本的一批中国油画先驱,  相似文献   
877.
<正>秦保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殷墟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太行中国画协会副主席、安阳市殷都区文联副主席、安阳市政协委员、区人大常委,享受政府津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被河南省文化厅、人事厅授予"河南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近年来,其作品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  相似文献   
878.
<正> 慈悲济世,弘法利生,是佛教根本精神的体现,也是佛教适应社会需要、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立足点。中国佛教以大乘为旗帜,强调自度度人、普度众生、报恩奉献、积极入世,自古以来就流行植树造林、开荒辟田、修桥补路、扶贫济困、治病救灾,有着做慈善功德的优良传统。自南北朝以来,汉地佛教就曾设有"僧祗户"、 "僧祗粟"、 "寺库"、 "长生库"、 "义  相似文献   
879.
本文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来探究基督宗教与儒家精神的意义及作用,对之展开比较研究。基于"和谐"这一核心观念,文章一方面将对作为中国"和而不同"这一社会共在及相互交往之基础的儒家精神修养及其"仁爱"观念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则对基督宗教所追求的精神超越及其信仰传统中神人关系的"彩虹"之约所展示的"和谐"蕴涵加以阐述。本文认为,"和谐"观念作为中国基本社会交往的理论、及其所指导的历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内在的宗教境界及情趣,因此,不应该将儒家精神与宗教精神截然区别开来;并进而指出,儒家"仁"、"礼"观念体系中均有"宗教性"的因素,其"仁爱"之说亦与基督宗教"上帝是爱"的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二者可以比较、对话。本文为此阐述了儒家精神修养与基督宗教精神超越的不同,从界说新儒家的"心性之学"来解析其"内在超越"的追求及意义,由此说明了其"现实关照"与"终极关切"的不同意趣,并对"现实性"向"终极性"的升华、以及"圣爱"与"人爱"之互动、"超然"与"内在"之呼应在当代儒家精神复兴与革新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论证。基于这些分析,本文指出,人类所追求的"和谐世界"的确需要"从心开始";而要真正实现"世界和谐",则也应朝向人性修养所想达到的"超越自我"之升华境界。  相似文献   
880.
安孝辉 《天风》1997,(6):13-14
第六届全国会议通过了《关于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决议》,号召全国各地基督教两会和教会努力帮助信徒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一个好基督徒应该是一个好公民”成为广大同工同道的共识,努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为了帮助大家对这一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本刊特辟“基督徒与精神文明”一栏,本期先发表两篇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