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54篇
  6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答复     
科林斯说我认为“不存在这样一个层次,在这个层次上对于S(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类主体)和B(一个兽类)来说知觉是同一个东西。”他甚至暗示说我拒斥“我们与兽类共享知觉这样的观点。”这后一个暗示确定无疑是错的。在科林斯集中讨论的我的书的那些部分中,我的目标是保护我们与兽类共享知觉这样一条显而易见的真理,表明这如何并不蕴含这样的思想,即只有心甘情愿地接受所予神话,我们才能让知觉经验来证明经验思维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72.
汪强  宣宾  刘振会 《心理科学》2012,35(2):282-286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时序知觉中是否存在词义与位置Stroop效应。通过时序知觉判断任务,使用中文汉字“先-后”刺激材料,让被试做出时序判断。对反应时的结果显示空间方位、词义位置的匹配关系和时间间隔均存在主效应,空间方位和词义位置匹配关系、空间方位和时间间隔、词义位置匹配关系和时间间隔均存在交互作用。上述结果提示人脑在时序知觉判断过程中存在词义和位置的Stroop效应,该效应可能与时序知觉加工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73.
岳彩镇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12,35(3):735-739
反思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知觉;它对自我概念、种族认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反思自我评价并不完全准确,它受熟悉性,自尊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关于反思自我评价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直接观察模型、他人反馈模型和自我理论模型。由于中西方在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上的不同,应加强建构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反思自我评价理论;另外,也应加强对反思自我评价研究的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274.
王沛  陈庆伟 《心理科学》2015,(2):463-467
刻板印象错误知觉任务(Stereotype Misperception Task,简称SMT)是一种能对刻板印象激活和刻板印象应用进行有效区分的研究范式,对应的多项式模型能对二者各自贡献量大小进行测算与评估。依托对二者关系的解构,介绍了SMT的操作程序、原理、多项式模型及其数据分析,比较了SMT和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以及四重模型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区别,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5.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提供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信息为用户创造身临其境的感知体验, 其中触觉反馈面临诸多技术瓶颈使得虚拟现实中的自然交互受限。基于多感官错觉的伪触觉技术可以借助其他通道的信息强化和丰富触觉感受, 是目前虚拟现实环境中优化触觉体验的有效途径。本文聚焦于触觉中最重要的维度之一——粗糙度, 试图为解决虚拟现实中触觉反馈的受限问题提供新思路。探讨了粗糙度感知中, 视、听、触多感觉通道整合的关系, 分析了视觉线索(表面纹理密度、表面光影、控制显示比)和听觉线索(音调/频率、响度)如何影响触觉粗糙度感知, 总结了当下调控这些因素来改变粗糙度感知的方法。最后, 探讨了使用伪触觉反馈技术时, 虚拟现实环境中视、听、触觉信息在呈现效果、感知整合等方面与真实世界相比可能存在的差异, 提出可借鉴的改善触觉体验的适用方法和未来待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76.
张锋  赵国祥 《心理科学》2019,(4):861-867
为探讨情绪对聋哑大学生的时距知觉的影响,从中国人面孔表情图片系统选取140张图片,运用2(组别)× 2(效价)× 2(唤醒度)× 7(时距)的混合设计进行了探讨。实验一和二结果发现,效价的主效应及其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对聋哑大学生而言,正性情绪图片的时距被判断为长时距的比例显著高于负性图片,正性图片BP值显著小于负性图片,正性情绪图片的时距被判断为等于标准时距的比例显著高于负性图片;但是唤醒度却对时距知觉没有显著作用。因此,情绪效价对聋哑大学生的时距知觉具有显著影响,这是通过注意机制而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277.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结合0-back范式,对19名来自某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测试,考察了知觉负荷与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行为结果发现,情绪类型、任务类型和知觉负荷的主效应均显著,但三因素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均不存在交互作用。ERP结果发现,P3的平均波幅在情绪类型、任务类型和知觉负荷上的主效应均显著,且情绪类型与电极点,情绪类型与知觉负荷,任务类型与知觉负荷,任务类型、电极点与知觉负荷均存在交互作用。说明工作记忆受知觉负荷、情绪类型和任务类型的影响,且彼此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78.
胡塞尔的现象学对于梅洛-庞蒂的一项重要启示在于,揭示了世界论题是一个在哲学上先于其他一切论题的首要论题。世界总是一个已然在先不可剥夺的事实,哲学家的一切探索总是处于各种关于世界的原初经验之中,开始于对"世界"现象的回望、发问和最原初的见解,而复归于各种哲学所提供的  相似文献   
279.
面孔作为一种高级的视觉刺激,在人际交往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面孔吸引力更是影响着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交决策,如择偶、交友、求职、社会交换等。长久以来,研究者们从面孔特征、社会信息和观察者因素等角度不断探索着人们对静态面孔吸引力的感知,且多从进化角度加以解释。但是,人们如何表征面孔吸引力以及其动态性增强机制仍未可知。本项目通过两个研究,分别从面孔吸引力的整体表征,以及面孔动态性通过影响整体加工、影响对整体信息和特征信息的注意、以及影响社会信息来增强吸引力,从这两个角度尝试回答这一问题。在研究1中,本项目从整体加工的角度探索了面孔吸引力的认知表征。研究1.1通过评分任务和适应范式探索高空间频率(更多局部特征)和低空间频率(更多整体特征)对面孔吸引力的影响,旨在从空间频率探讨面孔吸引力的整体表征。研究1.2通过操纵面孔对称性和面孔常态性探索面孔常态性在面孔对称性和面孔吸引力间的中介作用,探讨面孔吸引力的常态构型表征。研究1.3引入“三庭五眼”这一中国传统面孔审美理论,通过评分任务和适应范式研究“三庭五眼” 构型是否符合中国人对高吸引力中国面孔的表征,以此探讨面孔吸引力的整体表征。研究1.4通过评分任务和适应范式考察局部面孔遮挡是否促进整体面孔吸引力,以及这种促进作用是否由于人们通过局部特征“脑补”出了完整面孔。研究2从整体加工、注意和生命力的角度探讨面孔吸引力的动态性增强机制。研究2.1使用合成效应范式测量动态面孔吸引力的整体加工,探索动静态面孔的吸引力差异是否源于其整体加工程度的不同。研究2.2使用注意分散范式,并结合眼动技术,探讨人们对动静态面孔的注视模式是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能解释动态面孔吸引力的增强。研究2.3结合问卷法、实验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生命力这一社会因素对动静态面孔吸引力的影响。本项目探讨了面孔吸引力的认知表征以及其动态性增强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人们对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加工以及人类欣赏美这一高级智能。同时,本项目的结果对于日常人际交往和面孔吸引力相关算法的优化等方面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0.
张锋  高旭 《心理科学》2022,45(6):1375-1382
本研究采用同时判断任务和时距二分任务,探讨了听觉丧失对听障学生视觉通道的时间知觉的影响及其机制。两个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听觉丧失损伤了听障学生视觉通道的时序知觉准确性、敏感性以及时距知觉的敏感性,支持了普遍缺陷假设;但是,听障学生视觉通道的时距知觉的准确性却未受到听觉丧失的显著影响,支持了知觉补偿假设。因此,听觉丧失对听障学生视觉通道的时间知觉的影响可能是基于选择性的机制,这主要取决于不同的时间任务以及知觉属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