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美学幻想录     
现在流行的"美感就是美"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无意义的命题."美学"的名称和学科远远没有获得科学的尊严,它恰如其分的名字应是"物美学".研究者两眼盯住"物",从"物"中发现美,才能避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样的谎言.  相似文献   
42.
中国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抽象表现艺术.因此,它既不是"纯形式",也不是再现性的绘画或装饰性的图案.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说,书法与绘画虽有相似的一面,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古人所谓"书画同源"或"书画同体",实际上并不是指书与画在形体、结构、笔画和表现方法上的趋同.书与画的"同",从根本上讲,是"同"在对生命意趣的表现上面.中国书法的美本质上更应该说是一种动态的美、内容的美、意蕴的美或表现的美.  相似文献   
43.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正在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  相似文献   
44.
造型语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以一个生命体作比喻,造型语汇如同生命过程一样而循序变化,逐步拓展。时下中国当代美术的造型语汇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如果不加改变就会脱离社会语境从而变成个体幻想的产物。而西方当代美术的造型语汇却随着时代与其他领域高度地融合了。其语汇不光边界模糊性很大,而且与边缘学科的交互性合作也在很好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45.
《中国宗教》2022,(11):91-92
《中国宗教》杂志(CN11-3598/D)由中央统战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宗教杂志社编辑出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宗教类综合月刊,也是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定的双效期刊。杂志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服务和推动宗教工作为宗旨,以报道宗教领域重点新闻。  相似文献   
4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廊桥遗梦》是两个广为人知的爱情故事,这两份爱情和传统的爱情是有一定差别的。前者是暗恋,女主人公始终自己演绎却不为对方所知;后者是婚外恋,男女主人公虽相爱却因道德的束缚而放弃厮守。两者都是不完美的悲剧性的爱情,都是重视爱情的自我体悟并且都是非外因而造成的非古典式悲剧。这两部作品都展现了爱情的至真至诚,体现了主人公对爱情最本质的追求,这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跨越了民族和文化的界限,使全世界的读者为之动容,亦使中国读者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47.
《四库全书总目》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诸多问题。前辈学者对之已多所纠正。本文现就其子部释家类、道家类的疏漏和讹误,再补正若干则。  相似文献   
48.
类是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又是冯友兰“新理学”的核心概念。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观,评述了冯友兰的类逻辑思想,认为:冯友兰在把唯心的“理”作为归类根据的前提下,将类分为实类和空类、殊类和共类、低类和高类、小共类和大共类,其中虽有不当之见,应予摒弃,但多有独到之见,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类逻辑理论,值得现代中国哲学和逻辑学借鉴。  相似文献   
49.
从孔子“生平的开端”看其“仁学”思想的实践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我们从孔子所言“吾少也贱 ,故多能鄙事”出发 ,来看孔子卑贱的身世和自学“六艺”的艰辛 ,我们就能从这隐藏着伟大思想家思想秘密的“生平的开端”里 ,得出孔子的“仁学”思想必然与他生命的遭遇相一致的结论。“仁学”思想的实践本质表现为 :仁者必有勇 ,仁者定无忧 ,仁者践履成 ,仁者从先进 ,仁者非天纵 ,仁者无成名 ,仁者显全德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