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数字卦与占筮——考古发现中的筮法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朋 《周易研究》2007,(4):7-12
本文通过讨论效字卦与《周易》的关系、数字卦与筮法的关系、作为占筮直接记录的数字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体例变化、以"大衍之法"为代表的占筮方法的基本原则等相关问题,认为西周时候的两个并列的数字卦不是一次算卦的记录而是两次算卦的记录,是结果相近的两次占筮的记录。也就是说,根据"先卜而后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的原则,西周时候就重大事情一般要进行三次占筮或占卜,以含义互相接近的两次卜筮作为最终结果;而这两个含义互相接近的占筮被直接记录下来,就是考古发现中的两个并列的效字卦。  相似文献   
162.
本研究运用结构性观察方法对两组4岁儿童与父母在四种活动中的互动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一组儿童为书面数符号测查高分者,二组儿童为书面数符号测查低分者。85对父母一儿童对子参加了4个各有15分钟的共同活动,阅读、数学题、纸和积木,并完成一个微型问卷。结果表明,在这些活动中包含了多种数学知识学习和多种以父母为主导的互动策略;两组对子之间在数学事件频次上无差异,但一组父母更多地运用了一些积极策略,二组父母更多地运用了一些消极策略;二组中有更多儿童对互动表现出消极回应和注意力问题。两个组的父母在家中与儿童一起进行诸如阅读和做数学题的共同活动的频次与质量上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63.
超文本节点大小对网页信息搜索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研究考察了超文本节点大小对网页信息搜索效率的影响效应.采用单变量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超文本节点大小,分为130字左右、260字左右和520字左右三个水平,因变量为被试找到10个相关问题的正确答案所需的时间以及搜索过程中打开的节点个数和重复节点数.结果表明,虽然发现正确答案所需的时间随节点增大而延长,但这种影响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p>0.05);节点大小对被试打开的节点个数和重复节点数均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认为,在超文本网页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节点大小对信息搜索效率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64.
马王堆帛书《系辞》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马王堆帛书《系辞》中几处重要的异文。今本《系辞》中的“象”,帛书作“马”。“马”义同于“数”。《庄子》中说“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此处的“马”。与帛书《系辞》中的“马”同义。今本《系辞》中的“太极”,帛书作“大恒”。恒、常同义,《仪礼》中说“假尔大筮有常。”这个“常”即帛书《系辞》中的“大恒”。亦即《吕氏春秋·大乐》中的“天常”。今本《系辞》云“显诸仁,藏诸用”,帛书作“圣者仁,壮者勇”。儒家学说重视“勇”,《论语·宪问》即有云“仁者必有勇。”帛书《系辞》云“天地之大思日生。”“思”读为“司”,今本作“天地之大德日生。”帛书《系辞》又云“夫易古物定命”,其义同于“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今本《系辞》云“圣人以此洗心”.帛书作“圣人以此佚心”,佚、乐同义,马王堆帛书《五行》云“不安则不乐。不乐则无德。”  相似文献   
165.
朱熹提出《易》之本义为卜筮的见解,由此对程颐易学和义理学派提出批评。朱熹主张区分《周易》经传,提出易学发展阶段说。通过比较《周易本义》和《周易程氏传》,可见两者之异同。朱熹以象数、卜筮求易理,把义理学派与象数学派统一起来,从而发展了宋代易学。  相似文献   
166.
徐继红  司继伟 《心理科学》2008,31(1):195-199
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图形材料,考察了不同干扰刺激(纯靶刺激;干扰刺激与靶刺激数量相同;干扰刺激是靶刺激数量的2倍)对成人完成数量估计任务的影响.30名硕士生参加了本实验.行为数据和口头报告资料分析显示:1)反应时随数量估计任务难度的增加而不断增长;2)干扰刺激越多,任务越复杂,成人估计的误差率越高,准确性越低;3)成人存在多重数字表征形式,完成数量估计任务时主要采用线性表征,但随着干扰刺激物的增加,运用对数表征的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7.
胡塞尔的《算术哲学(Ⅰ)》出版于1891年。在该书的书评中,弗雷格批评了胡塞尔关于概念的观点以及他通过抽象来说明数的做法。特别地,在批评胡塞尔关于定义的论述时,弗雷格表述了所谓的分析悖论,并且尝试通过涵义和指称的区分来消解这个悖论。弗雷格还批评了胡塞尔观点所导致的三个困难,即如何说明单位的同一与差异、如何说明0和1以及如何说明无穷数。弗雷格的批评对胡塞尔放弃心理主义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8.
倪南 《周易研究》2003,(4):32-44
从"推天道以明人事"这个易道的根本"法门"来说,以"象"、"数"为特殊符号形式和运算法则,以操作者个体的超常心智活动为根本运算机制,从现象"推衍"出某种可以决定现象变化方向和结果的规律性普遍原则,是象数易学的主要内容.象数易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观念的形式建构,汉代的象数易学通过改变卦序结构,附会律历之学,在阴阳之气的基础上运演阴阳五行的结构变化以体现"一阴一阳"之易道(天道),这种试图将易道完全形式化努力的最终结果是"入于祥",成为一套牵强附会的繁琐哲学,其症结就在于形式化的共识建构对于其成立条件的强烈依赖.只有寻"理"而不执于"理",方有可能实现由知识之"理"向智慧之"道"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9.
桑苇 《天风》1997,(4):43-44
悔改是“基督道理的开端”,悔改的关键是转回,包含了知罪、悔罪、认罪、离罪四个要素,这四点我们从主耶稣举的浪子比喻中可清楚看到。悔改是主耶稣自己和使徒们传道时的一个主题。主耶稣传道的第一句就是:“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1:15)因为“悔改”是为了“信福音”,“信福音”必须“悔改”。悔改是人对神恩典的反应。“悔改”和“相信”就像一枚钱币有两面一样,“悔改”是人离开罪;“相信”是人归向神。悔改和信心又像一座浑然一体的大厦一样,悔改是根基,信心是上层建筑,真正的信心是建立在悔改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70.
焦循以文本实测为方法,在吸收汉儒升降卦变基础上,以脱离文本、不能贯通、牵强附会等为据否认了纳甲、爻辰、卦气说,重建了以旁通爻变为核心,内涵时行、相错的象数易学体系。他与同时代的王引之等人一起开启了乾嘉以后从汉学内部反思和检讨汉易的思潮。焦氏以文本为尺度,对汉代象数易学在注经时所表现出的弊端予以一一评析和驳斥,力图透过反思和检讨象数之学,剥离象数之学的层层迷雾,还原其易学真实意义。这对于深入探讨汉易、推进象数易学发展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然而,焦循只看到了汉代象数易学在解经中的弊端,未揭示出汉易以象数解《易》之弊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对《易传》"观象系辞"的误读,即夸大了象在系辞中的作用。也就是说,圣人并非完全以一一对应方式依象作易辞,而是以一一对应方式以象解易辞,这就必将陷入支离破碎、牵强附会的境地。因而他对于汉易的许多评价仍然缺乏深度和高度。而他的象数易学虽不同于汉儒,实质上是用一种象数易学取代另一种象数易学,宏观上仍然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和超越汉代易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