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01.
比率偏差是一种常见的决策偏差,指的是当小概率事件以不同比率形式呈现时,人们倾向于认为以较小数字呈现的事件更不可能发生.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两个研究中分别探讨了数字差异和概率差异对比率偏差的影响,结果发现:(1)比率偏差的产生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和稳健性;(2)等概率条件下比率偏差的发生率不随两个比率间的数字差异的增大而增大;(3)不等概率条件下比率偏差程度不随两个比率间概率差异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502.
时间压力和产品价格对消费者百分比差异混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过程中,决策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以百分比形式呈现的价格信息,出现"百分比差异混淆"这一非理性现象。本研究对186名大学生被试开展实验,探讨了我国消费者的百分比差异混淆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存在百分比差异混淆现象,但是这一现象受时间压力和产品价格影响,它主要发生在决策面临时间压力或价格利害不高的情况下,反之则有助于消除百分比差异混淆。  相似文献   
503.
在《忧郁的热带》的结尾部分,列维-斯特劳斯令人意外地把佛教与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由此,本文作者旨在重新探究结构主义的政治含义。自吕西安·塞巴格的《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1964)出版后,人们便十分关注马克思主义对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种倾向的官方马克思主义把研究精神结构的进路批驳为唯心主义的歧途。本文则试图完全从另一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即从列维-斯特劳斯在书中的大胆对比入手。列维-斯特劳斯把马克思主义看做在西方推进社会改造的力量。而在这一进程中,东方已先行体现出其内在能力。因此,东方的内在差异可作为极好的结构主义方法,它有助于我们对自身文化中未被察觉的重要差异进行思考。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而非解释世界为宗旨,作者将其重新置于一种模式框架中,并使它体现出实际的批判作用。  相似文献   
504.
王宁  邸小松 《美与时代》2014,(12):89-89
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背景不同,所以设计师们设计出来的书籍会有各自的可取之处。杉浦康平作为日本的书籍设计大师,在中国出版界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东方气息。中国的书籍设计从鲁迅开始到现在,也有着很高的成就。针对中日书籍的装帧设计体现的文化精神的差异,在此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05.
《庄子》全书围绕啮缺有一条完整的问道故事链,学界鲜有关注。复原、再诠这一故事链,将清晰地看到:首先,对啮缺的最初定位应是一个教化观居于儒、道间的道家内部人士,而《庄子》借许由之口批评啮缺的内容有着深刻蕴意。其次,《庄子》借许由、啮缺所传递的对统治者教化职位的推却姿态有其深层意旨,即强调一种差异教化观,其核心理念是质疑以一统万的社会整合论,并要求警惕改造他者性的道德热情。再次,将《庄子》全书视为一个整体文本,可注意到《庄子》有着在无为与有为间的自觉调适,但原则是"必以无为者主之于先"。最后,以"尊重差异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一问题为中介,可明确《庄子》差异教化观的指向:就个体而言,个体应自觉探求并尊重个体特殊性;就群己关系而言,要尊重他者性及多样性;在理论建设上,希冀社会整合论要以构建一个尊重个体权利、包容个体差异的共同体为方向,并持续修正不适宜的"礼"以不断剥离其"伪"的一面。  相似文献   
506.
507.
本文对多级计分认知诊断测验的DIF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模拟实验以及实证研究对四种常见的多级计分DIF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进行理论以及实践性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均能对多级计分认知诊断中的DIF进行有效的检验,且各方法的表现受模型的影响不大;相较于以总分为匹配变量,以KS为匹配变量时更利于DIF的检测;以KS为匹配变量的LDFA方法以及以KS为匹配变量的曼特尔检验方法在检测DIF题目时有着最高的检验力。  相似文献   
508.
中国学生的自我面孔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滢  戚健俐  张剑 《心理学报》2004,36(4):442-447
已有研究表明大脑右半球具有自我面孔再认的优势。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观点,该研究使用面孔识别任务,以13名右利手的中国大学生为被试,测量被试对morphing面孔的左右手反应差异。给被试呈现第一张面孔向第二张面孔的morphing过程,当被试看到morphing的面孔更像第二张面孔时报告停止。研究有两个morphing过程:一个为由自我面孔向名人面孔morphing,另一个为好朋友面孔(熟悉的)向名人面孔morphing。结果表明当用左手反应时,被试倾向于把morphing的面孔识别为自己,研究中自我面孔再认的左手优势与已有的发现一致。另外,研究还发现在一定trials条件下,熟悉面孔再认也具有左手优势,这一结果与西方被试的结果不一致,但东西方被试对熟悉面孔再认的差异与独立型自我和互倚型自我的观点一致。该文认为神经心理学有关自我的研究可能需要考虑文化和情境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09.
本研究以一个完整家庭(包括父亲、母亲、子女)为单位,基于施瓦茨的价值观理论,对上海及其周边中小城市、农村的107个14-17周岁的在校中学生家庭进行了价值观调查。在考察子女与其父母价值观差异的同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当代中学生与父母价值观的相似性。结果表明,父母双方与子女价值观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母亲与子女的价值观差异更大;但子女与父母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10.
青少年和母亲知觉的差异及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从辽宁辽阳市选取605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及其母亲为被试,探讨青少年与其母亲对父母冲突知觉的差异,以及这种知觉差异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要求青少年和其母亲分别报告父母过去一年中在10个方面的冲突频率,同时要求青少年报告自己在过去一年中20种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知觉明显比母亲消极,但是到了高中.两者知觉的差异不再明显;青少年与母亲在指向父母自身冲突方面的知觉差异大于指向孩子的父母冲突方面两者的知觉差异;青少年知觉到的父母冲突多于母亲知觉到的父母冲突的人数比例高于青少年知觉到的父母冲突少于母亲知觉到的父母冲突的人数比例;青少年与母亲对父母冲突知觉的差异会增加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