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15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徐芬  董奇  杨洁  王卫星 《心理学报》2005,37(2):218-223
运用短期纵向与横向研究探讨了汉语儿童英语语音意识的发展过程与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刚入学儿童在英语语音意识各项任务上的正确率间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押韵意识与末位音位任务上的正确率高于首音意识任务,后者又高于音位计数任务;尽管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儿童在语音意识任务上的正确率在不断提高,但这种趋势一直保持着。  相似文献   
942.
本文以民间收藏的明末还源教宝卷为依据,从题名、内容和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述。首次从刊记和内容两个方面提出了“六部六册”概念,认为这与称弘阳教全部经卷为“弘阳五部经”,称无为教全部经卷为“五部六册”相类,是明末还源教全部经卷的简称。“六部六册”包括《销释悟性还源宝卷》、《销释开心结果宝卷》、《销释下生叹世宝卷》、《销释明证地狱宝卷》、《销释科意正宗宝卷》、《销释归家报恩宝卷》。这是至今所知仅存的一套完整的明末还源教经典作品,它完整记述了还源教的教义内容,是研究明末民间宗教,特别是还源教情况的第一手珍贵历史文献。在民间宗教、明末农民起义和俗文学等研究领域具有很高价值。另外还介绍了在“六部六册”后夹附的用泥金绘制而成的佛、道、儒三教图册。认为这是当时善男信女诵习“六部六册”时的供物,是明末民间宗教活动的证物,也是现在仅存的一件明代宝卷泥金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943.
生活哲学:一种哲学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哲学观问题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分析生活概念入手,尝试性地提出一种哲学观——生活哲学观,此种哲学观认为,哲学是人生活的一种形式,其功能在于保持人的生成意识。  相似文献   
944.
徐芬  Bruce Homer  Kang Lee 《心理科学》2002,25(6):672-675
该研究探讨了幼儿园中、大班及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在完成字/词意识任务上的年龄差异以及阅读训练对字/词意识发展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5岁儿童的字词意识尚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6岁及7岁儿童的字意识发展已经达到了成熟水平,但他们的词意识正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2)初级的阅读训练促进了5岁儿童字意识的发展,但对词意识的发展没有影响。(3)小学语文教学对6岁儿童的口头任务没有影响,但显著地促进了圈词任务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945.
刻板印象的意识性抑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沛  陈学锋 《心理学报》2003,35(3):358-361
通过实验探讨了刻板印象的意识性抑制问题。被试为西北师范大学一年级本科生24人。结果表明:(1)性别刻板印象会影响对职业这种社会范畴的判断;(2)刻板印象效应比较顽固,较难受到意识性的抑制;(3)与刻板印象相反的个体化信息会削弱刻板印象效应;(4)刻板印象与个体化信息的加工很可能是平行的。  相似文献   
946.
内隐序列学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内隐序列学习是内隐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该文回顾和总结了内隐序列学习研究的诸多方面,包括内隐序列学习的一般影响因素、内隐序列学习与意识的关系、内隐序列学习的心理机制、序列知识的心理表征、序列学习的神经基础,以及内隐序列学习与年龄的关系等,并对最近可能进行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7.
一心与六贼     
李安纲 《佛教文化》2002,(Z1):59-60
心为万物的主宰,三界唯心,心性三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二,离心无佛。 要成佛,必得从心做起,一刹那也不能离开。不过,人心放逸,跳荡不安,仿佛猿猴攀缘不已,影响修道。因此,修道之始,便要“牢拴心猿”,使其归正。正心诚意之后,就要消除肉体感官之贪欲情识,以保障心灵的完善和整一。然而,对自己开刀,总是艰难的。只有“心猿”刚正,才可扫除“六贼”。  相似文献   
948.
在耿宁对王阳明良知思想的诠释中,道德自身意识这一概念至关重要.围绕这一概念,可以发现耿宁的诠释与阳明的良知学说之间存在着一些思路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耿宁对自然、本体和本能三个概念的诠释之上.通过对这一思路差异的揭示,可以进一步分析耿宁的诠释与阳明学对道德问题的两点方向性不同,也即耿宁的诠释独有的特色:由道德呈报主体;自然的非道德性、反道德性.  相似文献   
949.
视觉情绪知觉需要注意和意识吗?困惑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研究者通过操纵刺激知觉条件或者被试注意资源的分配方式来改变意识水平,他们报告视觉情绪刺激可以在没有进入意识的条件下知觉。但最近采用更为客观的方法揭示先前研究中所用的测量意识觉知的标准并不客观有效,这些以信号检测论为基础的研究显示,视觉情绪知觉离不开注意,注意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调控情绪知觉,除此之外还发现,个性变量,比如焦虑特质的差异也会影响到情绪知觉  相似文献   
950.
自我欺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艺敏 《心理科学》2007,30(6):1445-1448
西方哲学、心理学等领域对"自我欺骗"开展了有影响力的研究。早期的理论家关注自我欺骗的意识特征。弗洛伊德通过指出意识和无意识可以由动机推动,开创了自我欺骗研究的新阶段。众多研究者采纳了弗洛伊德的思想,解释了为什么自我欺骗在自我服务偏向、社会称许性、进化等行为中起重要作用。自我欺骗作为一种个体普遍经验到的心理现象,其可能是自我服务偏向的本质所在。文章最后分析了心理学界开展自我欺骗研究的意义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