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延展心灵论题在近二十年的争论中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基于功能对等性原则,第二次浪潮基于互补性原则或整合主义,第三次浪潮则基于非个人主义和动态系统视野。在围绕第一波延展心灵的争论中,认知主义者提出了三种主要的论证:差异性论证、耦合-构成谬误、认知标志异议。第二波延展认知的诞生让差异性论证失去了意义,而第三波延展认知则强有力地回应了耦合-构成谬误。然而,第三波延展认知在强调社会-文化环境的同时,淡化了对物质环境的关注,而这本属于延展心灵的原初关切。  相似文献   
12.
国内新闻     
《天风》2017,(11):59-60
☆山东省基督教两会教会治理专委会同工一行六人,于2017年9月11日至13日赴淄博、滨州、聊城、济南四地教会进行走访调研,推进教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7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八届、中国基督教协会第六届三次常委会通过,2010年11月25日公布)第一条为了加强基督教教堂的规范化和民主化管理,促进基督教教务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7,(3):30-38
第三波民主化中,资本主义被作为民主的推动因素和前提条件嵌入到各种民主理论之中,民主化被看作是市场化、私有化和自由化的三化运动向全世界推广。在这一过程中,民主内含的平等诉求被压到最低程度,从而使第三波民主化呈现出民主去社会主义化的核心特征,造成了民主与大众利益的分离。与第三波民主化不同,第一波民主化进程无论是民主运动的推动者、民主内含的价值倾向和民主化的结果都表现出了遏制资本主义的特征。在第一波民主化进程中,民主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交织,民主化改变了资本和劳工之间的力量对比,致使资本主义不断在社会主义的威慑下进行着内部改良,民主得以从政治领域突破到社会领域和经济领域,进而对财富再分配产生影响,改变了发达国家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资本强势和贫富分化是当今时代的核心特征,民主若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力量,重申民主与社会主义的相关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金柱 《哲学研究》2022,(3):105-114+126
技术是人的生存方式,新技术的普遍应用正在不断结构化现实生活。随着技术生活的全面展开,风险社会却逐日临近,隐私风险渐成其重要论题。技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建构,日益形成对隐私的持续而全面的透视与控制,可能招致“透明社会”的产生,继而引发主体性危机。然而,随着隐私危机的不断蔓延及技术批判向度的缺失,一种无助文化正在滋生,进而引发生存危机。面向困境,反思无助文化,审视生存危机,需要在思想和行动层面积极准备,正视危机以化解风险。为此,不仅需要恢复批判向度,唤醒主体性,更要有保护隐私的社会主张和行动,努力开拓技术发展的民主化方案,通过制度力量对抗异化,进而使人在技术与隐私之间的张力及其微妙的平衡中实现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赳 《学海》2008,(2):112-116
妇女的争取权利运动伴随着英国19世纪的政治改革历程.1832、1867、1884年的议会改革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点燃妇女获得政治权利的希望,但妇女在政治上受排斥的地位并未改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变化培育了妇女新的争取权利热潮,激进的女性主义运动走到前台.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6,(3):145-150
香港民粹主义是香港民主化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之一,其表现形式既包括自下而上的社会思潮和运动,如市民对特区政府、中央政府、内地人和本地经济精英的非理性反对,以及对民主化的激进追求等;也包括自上而下的精英政治策略,如反对派对敏感议题的炒作、对反对运动的操纵和对"工具性公投"的利用等。香港民粹主义既是反对派骑动的结果,也是香港现阶段结构性矛盾的产物,对香港的民主政治发展及繁荣稳定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7,(2):45-55
相较于"稳固时期的威权统治",民主转型初期常常是一个政治暴力风险上升的历史阶段。本文指出,尽管民主化同时蕴含暴力加剧和暴力缓解的逻辑机制,但在一个族群分裂的社会,由于民主化初期政治信任格外匮乏,其暴力加剧机制常常早于暴力缓解机制出现。那么,为什么即使在社会分裂的国家,转型期不同国家的暴力冲突水平仍然出现明显差异?即,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另一些暴力冲突水平高得多?本研究聚焦于政治宽容这个因素,以此来解释多族群社会转型暴力水平的差异。在本文中,政治宽容包括大众文化和精英意识两个维度,并强调其相辅相成性。简单而言,政治宽容水平高的地方,暴力冲突水平低,反之则否。本文以印尼为例,对核心观点进行了论证与说明。  相似文献   
19.
西非国家马里曾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黑非洲)历史悠久的伊斯兰学术中心,1960年脱离法国殖民统治独立后,历届国家领导人在坚持世俗化的同时,谨慎地维持了与穆斯林领导人的合作共处关系.随着多党民主制的引入,马里温和且具包容性的伊斯兰教发生很大变化,穆斯林比以往更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并在2002年总统大选中初显其潜在影响力.近年来,马里伊斯兰教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均发生较大变化,马里政府和本国的民主化进程也面临伊斯兰激进势力、北方少数民族分离运动以及打着伊斯兰旗号的恐怖主义的挑战和威胁.  相似文献   
20.
这个关于中国北方某村庄竞争性选举的研究指出了两类矛盾:一类是村民与村干部的矛盾,另一类是村庄精英与寻求权力者的矛盾。村民与老村官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后者的腐败与管理不善,导致了集体财产被严重侵蚀和再分配的不公。而村民与新村官的矛盾则在于:后者无法解决老村官遗留下来的问题。这对矛盾不仅引发了民怨,同时也燃起了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精英分子之间的矛盾集中在对政治职务的竞争,由此导致了选举中以及之后政治派别和派系的形成,这已成为乡村政治一个显著的特征。对该村治理问题的调查表明:自由选举导致政治权力激进的再分配,因满足不了村民对集体财产重新公平分配的深层愿望,而无法令村民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