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鹏  游旭群 《应用心理学》2005,11(4):336-340
本研究采用2×4混合实验设计,通过对旋转类型和旋转角度的控制,探讨第一人称角色和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空间表征转换的角色方式是影响心理旋转的重要因素,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易于第一人称角色心理旋转。  相似文献   
32.
王新生  李琛 《哲学动态》2023,(6):5-13+126
当前,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研究已成为学界热点,其中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对于深化马克思与正义之间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关于马克思是否主张剥削是非正义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伍德以“中性”立场和“脆弱性”概念为核心重释了资本主义剥削,将剥削视为无涉价值的客观事实,并据此提出“马克思不主张剥削是非正义的”。伍德错误地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内置于西方早期现代哲学传统,抽除了马克思剥削概念的价值意涵,因此既未能把握马克思剥削理论的全部意蕴,也误解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这一错误的根源在于,伍德摒弃了马克思的历史主义方法,未能在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逻辑下理解马克思剥削理论与正义理论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33.
全相京  叶克林 《学海》2008,(2):80-89
本文考察了韩国地方政府财政决定机制的两类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一类是作为地方政府管辖权的外部影响因素的国家法律,它规范着地方政府的财政管理,而另一类则是地方政府的内部影响因素和代议制民主下市民、官员、政治家之间的有力互动.与地方财政管理相关的两个国家法律是地方自治法和地方财政法,但与地方自治法相比,地方财政法对地方财政的合法运行具有更为具体的影响.为了反映1991年恢复实施地方自治法之后的主要发展,地方财政法于2005年进行了根本性改革.围绕地方政府财政决定机制的三个主体(即市民、官员和政治家)的最大化行为,将导致从全社会立场观点看来并非最优化的地方政府的财政均衡.在代议制民主下,三个主体行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产生更为糟糕的局面.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个可能方式是培育市民对公共服务的价格意识.如果关于公共服务的财税价格概念在市民中得以普及,那么地方政府财政决定机制足以更具社会效率地运行.  相似文献   
34.
在宗教研究领域引领潮流的"文化传教"人,正在从"宗教学的立场观点"指导的研究转向"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的研究,这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声望正在逐步提升。但这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怎样"观马克思主义"的?不防略举一二:其一是启用马克思少年时期写的中学作文给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按上一个"神性"基础;其二是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一句短语中引申出宗教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三是引用恩格斯的早期文章,说明信仰甚至迷信,都是出自"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其四是引用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提出中国共产党应向宗教开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此类以"宗教"观"马克思主义"方法不足取,加润国同志的文章就向此类似是而非的观点提出质疑,本刊或将陆续发表一些,以供切磋。  相似文献   
35.
中国当代艺术由于其精英主义的文化立场,所以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难以真正对大众的生活产生有效影响。作为当代社会文化的理想,艺术要想实现其社会性价值,就要关注与大众共同的生存经验,追求其公共性,走入人群并与之共生。  相似文献   
36.
刘静 《世界哲学》2023,(2):138-145
科尔斯戈德以规范性问题的方式重提了伦理学的道德基础问题,引发我们对伦理学“阿基米德支点”的反思和追问。她从第一人称反思的心灵出发,通过建构主义和价值论的论证重构了实践同一性观念,在人性基础上重建了第一人称视角的规范性理论。科尔斯戈德回应了反对者“空洞形式主义”的批评,为绝对命令补充了第一人称,但她的第一人称规范性证明却存在困难,是一种放大的“自由选择模式”,她所重构的实践同一性观念无法真正摆脱人性的经验事实。她试图通过价值论的方式将人性抬高到价值赋予者的地位,但最终无法为规范性寻找到普遍、坚实、客观的道德基础。尽管科尔斯戈德第一人称的规范性理论存在问题和困难,但却触及了“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伦理学阿基米德支点,关乎“人类何以存在”的深层哲学和存在论问题,无论是对康德伦理学还是当代规范伦理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跟随路径的心理模拟是一种想象练习。通过设定对照组检验了基于学习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心理模拟完成方位判断任务和场景再认任务的情况,考察不同心理模拟条件下位置关系表征和视觉记忆表征的构建质量。结果发现,和休息条件相比,第三人称心理模拟和第一人称心理模拟均易于完成方位判断任务和场景再认任务;且第三人称模拟比第一人称心理模拟更易于完成两个任务。结果提示,心理模拟对表征质量有增强效应,场景外强化比场景内强化更易构建表征质量。结果支持位置关系表征一种表征假说。  相似文献   
38.
研究信念逻辑的有趣之处在于:可以在没有清楚的存在与等同条件下,建立一套元目的形式理论。现有的合理且可能为真的形式系统皆因为著名的“知识拥有者的悖论(Knower’s Paradox)”而导致不一致。这篇论文将建构一套第一人称信念的形式系统。用来建构系统的信念将来自内在观点,因此信念的拥有者将不在讨论的范围中。此外,本篇论文将论证信念的背景将扮演语意、知识论及语用的角色。本篇论文建构的系统将是标准初阶逻辑的有限延展,并将使用到引述。本系统所使用的公理及规则相对较弱,且因为太弱而不足够,因此导致了系统的不一致。本论文欲藉此论证:可被定义的信念集合将不可能被找到。在现有的信念理论及所有的第一人称信念理论中,有限且可被定义的信念集合皆为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并未涵盖我们真实拥有的信念。  相似文献   
39.
论心理学文化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维杰  葛鲁嘉 《心理科学》2008,31(1):253-255,248
长期以来,关于心理学性质的理解一直存有争论,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哲学观、心理观和理智背景来认识和解说心理学性质.从文化哲学视角来分析和探讨,会揭示出心理学对象、心理学者研究立场、心理学概念、心理学知识基础、心理学思维方式等诸要素与一定的价值立场和文化传统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其背后是强大的文化支持系统,这从整体上凸显了心理学的文化品性.探讨心理学文化品性旨在发现和建构心理学新的话语实践,使之成为重新解读心理学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研究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话语”定义,它们各自引申出一类“话语分析”。最为常见的是话语的描述性定义——“话语是建构某个对象的意义、表征或陈述系统”;另一种是功能性定义——“话语即做事”;“话语即行动”;“话语即实践”。话语分析在心理学中首先是一种研究立场,其次是一类研究方法。作为研究立场,话语分析悬置了心理、人格等传统心理学构念;解构了实证研究的客观性原则;重新调整了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作为研究方法,心理学中的话语分析有修辞研究、隐喻研究、叙事研究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