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沈洁 《学海》2006,(3):189-19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无论在历史认识上还是在叙述范式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后现代主义以及语言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影响下,历史研究实现了“语言转向”和“文化转向”的范式转换。通过对文化事象的再发现与叙事方式的革新,历史学不再被当作单纯的事件排列和描述,而是在追述文化事象、文化情境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创造。新社会文化史的兴起对于中国史学极具启发意义,而如何在中国情境中有效地内化并展开这一范式转换,同样显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42.
敖伦苏木     
严锡禹 《天风》2016,(10):24-25
正1927年6月6日,"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黄文弼发现了一座古城废墟,当地人称之为敖伦苏木,意为众庙之城。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城墙由土坯建成,高约5米。黄文弼记述:"入城循视一周,残瓦片堆积如山者十余座,散瓦石遍地皆是,乃建筑房屋遗址也。余在东堆下见有断石碑数块,审视乃王傅德风堂碑记。碑文不全,字迹模糊,乃叙述元代一王之世系及功业。"黄文弼的发现,引起了中外考古界的重视,经数十年的考古  相似文献   
43.
刘静 《世界哲学》2023,(2):138-145
科尔斯戈德以规范性问题的方式重提了伦理学的道德基础问题,引发我们对伦理学“阿基米德支点”的反思和追问。她从第一人称反思的心灵出发,通过建构主义和价值论的论证重构了实践同一性观念,在人性基础上重建了第一人称视角的规范性理论。科尔斯戈德回应了反对者“空洞形式主义”的批评,为绝对命令补充了第一人称,但她的第一人称规范性证明却存在困难,是一种放大的“自由选择模式”,她所重构的实践同一性观念无法真正摆脱人性的经验事实。她试图通过价值论的方式将人性抬高到价值赋予者的地位,但最终无法为规范性寻找到普遍、坚实、客观的道德基础。尽管科尔斯戈德第一人称的规范性理论存在问题和困难,但却触及了“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的伦理学阿基米德支点,关乎“人类何以存在”的深层哲学和存在论问题,无论是对康德伦理学还是当代规范伦理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跟随路径的心理模拟是一种想象练习。通过设定对照组检验了基于学习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心理模拟完成方位判断任务和场景再认任务的情况,考察不同心理模拟条件下位置关系表征和视觉记忆表征的构建质量。结果发现,和休息条件相比,第三人称心理模拟和第一人称心理模拟均易于完成方位判断任务和场景再认任务;且第三人称模拟比第一人称心理模拟更易于完成两个任务。结果提示,心理模拟对表征质量有增强效应,场景外强化比场景内强化更易构建表征质量。结果支持位置关系表征一种表征假说。  相似文献   
45.
该著以北宋时期的儒家理学为主要内容,将礼学放在宋代儒学发展和哲学思想演变的脉络当中,并结合北宋时期特定的政治背景和历史发展,采取以哲学思想的分析为主,结合经学文献、社会政治以及礼仪制度而形成了一种较为综合的研究。作者重点研究了《周礼》与北宋儒学发展的关系,宋代学者围绕王安石《周官新义》而引发的争论及其思想史的意义,集中讨论了宋代新型的理学与传统理学之间的复杂关系,礼学的义理化过程,以及礼在天理论的叙述模式中的地位和意义。北宋的礼学不但是宋代儒学的重要内容,是理学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是儒家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46.
研究信念逻辑的有趣之处在于:可以在没有清楚的存在与等同条件下,建立一套元目的形式理论。现有的合理且可能为真的形式系统皆因为著名的“知识拥有者的悖论(Knower’s Paradox)”而导致不一致。这篇论文将建构一套第一人称信念的形式系统。用来建构系统的信念将来自内在观点,因此信念的拥有者将不在讨论的范围中。此外,本篇论文将论证信念的背景将扮演语意、知识论及语用的角色。本篇论文建构的系统将是标准初阶逻辑的有限延展,并将使用到引述。本系统所使用的公理及规则相对较弱,且因为太弱而不足够,因此导致了系统的不一致。本论文欲藉此论证:可被定义的信念集合将不可能被找到。在现有的信念理论及所有的第一人称信念理论中,有限且可被定义的信念集合皆为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并未涵盖我们真实拥有的信念。  相似文献   
47.
不同平面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分别在水平面和冠状面内对第一人称角色和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进行对比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空间表征转换的角色方式对心理旋转产生显著影响,第三人称角色心理旋转易于第一人称角色心理旋转,即存在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心理旋转的角色效应并不是在特定旋转条件下才出现的,具有更大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48.
短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是白先勇《台北人》系列的首篇,讲述的是交际花尹雪艳在上海以及之后辗转台北的故事。故事叙述者采用的是客观的全知视角,以一种冷眼旁观的姿态刻画尹雪艳和她身边的众多人物。小说的隐含作者对于叙述者这种貌似"客观"的姿态进行了不露声色的反讽,使得整个小说的主题和寓意变得十分耐人寻味。白先勇的作品多用可靠叙述,但在《永远的尹雪艳》这篇小说里,本文的隐含作者实际上对尹雪艳持一种冷静、批判的态度,这恰与叙述者对尹雪艳的迷恋、钦慕形成鲜明的对比,共同构成了本篇小说不可靠叙述的格局。白先勇之所以使用这种不可靠叙述方式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叙述者的话语有助于读者体会到小说中的悲剧意味;第二,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使得尹雪艳身上的象征性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49.
孙洋洋  陈巍 《心理科学》2022,45(5):1099-1105
“似我”指婴儿借助“我他对等”的认识解读他人行为、意图和心理状态,并通过他人间的互动信息推断和调整自身行为。具体表现在:婴儿能够识别出他人的模仿,能够理解他人的感知,以及提取他人的互动信息。将他人视为“似我”,需依赖动作表征、第一人称体验以及理解他人意图的作用。“似我”假说肯定了模仿与把握他人心理状态以及建立社交互动的关系,促使研究者认识到与他人保持“心理视角”的一致对提升儿童共情能力的价值,凸显了心智化课堂对学习效果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0.
陈巍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11,34(4):1012-1016
意识的困难问题引发了当代意识科学所面临的最大困境:构建一个能同时阐明意识的主观性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的研究纲领。为此,Varela提出了神经现象学方案,即意识经验是脑内大尺度神经集合活动的涌现结果,神经相位同步模式就是表现形式之一。意识的主观性决定了在意识研究中必须将第一人称方法与第三人称方法结合起来,使得主观与客观数据间形成互惠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