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表面概貌对原理运用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莫雷  唐雪峰 《心理学报》2000,32(4):399-408
探讨样例与作业问题的表面概貌相似性对原理运用的影响作用。实验1扩大了Ross的研究材料中样例与测题表面概貌方面的差异程度,探讨两者的表面概貌相似性对原理运用的影响。实验2探讨样例与测题在表面概貌的事件类型方面发生改变的条件下,两者的表面概貌相似性对原理运用的影响。实验3探讨在样例与测题表面概貌有两个级别差异的条件下,两者的表面概貌相似性对原理运用的影响。3个实验均采用被试内设计,要求被试学习原理及样例后完成与样例的表面概貌有不同相似关系的测题。结果表明:(1)样例与问题的表面概貌对原理运用有影响,当两者表面概貌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表面概貌的事件类型方面发生变化时,其表面概貌相似性对原理运用的影响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2)样例与问题的表面概貌对原理运用的影响作用,受到两者对象对应性质的制约,当对象对应相似时,其表面概貌相似就会促进解答测题时运用原理,而当两者的对象对应相反时,其表面概貌相似就会对原理运用产生干扰作用。据此可以认为,样例与作业问题表面概貌的相似性,不仅会影响原理的通达,而且也会影响原理的运用。Ross关于表面概貌相似与否不影响原理运用的结论应该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32.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杰 《世界哲学》2004,(3):48-60
我们把读者的记忆倒退20多年前,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介绍法国结构主义时,在它的故乡,这种哲学方法已经渐渐被后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所取代.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国内对结构主义的研究一直没有真正的展开,总体上仍然限于翻译和一般性介绍,对于其对西方传统哲学乃至文明的颠覆作用一直缺少准确意义上的理解,这种偏差源于结构主义奠基于与我们的象形文字并不一致的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使我们从汉字文化角度理解它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33.
一、“信息沟”的基本概念 “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也称信息差,是指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如甲所知道的某方面的信息,乙不知道;而乙所知道的信息,甲不知道,甲乙之间所存在的信息差距,就形成了“信息沟”。恰当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沟”原理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4.
<正>罗国杰先生走了。我们伦理学工作者都很沉痛,都在深情地纟面怀他。罗先生是我1957年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本科时的高班同学。接触中感到他待人诚恳友善、和蔼可亲,有兄长之风,也知道他博学慎思,个人藏书很多。记忆最深的还是他作为伦理学教研室的老师,在我们读大五时为我们班开设了《马  相似文献   
35.
在心学史上,陆象山、王阳明、黄宗羲等人都曾对朱子的格物致知理论提出批评,认为其有“义外”之嫌.牟宗三延续了这一看法,他从康德哲学的视角,指出朱子的格物致知理论是将道德法则置于主体之外,从而是一种他律道德.陆王心学家特别是牟宗三对朱子格物致知理论存在误解.实际上,在朱子那里,格物致知就是克服气禀、物欲的影响,从而使主体充分认识自身性理并使其现实呈现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子格物致知的道德形态也是一种自律道德而非他律道德.  相似文献   
36.
“针术”、“针道”、“针灸文化”各有不同的内涵.前两者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求真,应当加强探索.既不能以文化保护或文化回归的名义淡化对“针术”、“针道”的科学研究,也不能以科学探索的名义排斥对针灸学文化的弘扬.针灸学的科学研究与文化解读不能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37.
This paper focuses on Plato's "Form of the Good," or "the Good," with an interest in Plato's riddle that "the Good is the One." Unlike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explaining the Good in the Republic as "rational order" or a unity of Form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Good is the unique transcendent principle, like the apex of a hierarchy, but does not encompass the whol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its Ontological position, its multiple facets (functions) include the Ontological foundation of uniting "to be" and "ought to be," the ultimate source of knowledge, and the Ideal goal of uniting the common good and individual goods. The practical dimension of the Good is highlighted in exploring the lifelong study of the Philosopher-Kings and their political personality. 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sudden enlighte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path toward the Good.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Good should be the a priori beginning of education and the end of the practice of virtues in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38.
<正>向思维是常规的思维方法,大多数问题可通过正向思维解决,但一些问题正向思维无法解决,而负向思维是有效的,可成为正向思维的替补。本文研究了负向思维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问题的负向作用加返向作用的负向思维解决法,为运用负向思维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9.
戴琨 《心理科学》2012,35(6):1358-1365
传统空间语言学研究范式已经难以适应符号学当前研究的需要,本文探讨了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持的虚拟空间语言学的现存研究范例及其在下列七大方面的创新点 :兼顾高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保证个人空间的无意识加工特性、可精确控制非言语行为额外变量、保证凝视的平衡作用、实现拥挤压力源的实验研究、实现对实验环境和实验刺激精确的可重复性、优化传统数据收集方法。最终提出了该创新研究范式在本土化符号学和跨文化非言语交际学研究领域中所呈现出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0.
汉字的原始雏形是图画,汉字不只是交流信息的语言符号,更是被作为颇具独特品味的艺术品而大放异彩。从符号学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在现代图形设计中我们要懂得怎样利用汉字,怎样充分运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现代图形。在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图形设计的表现性思维,这样汉字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