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先天尊神,其神格约定型于两宋时期。太乙救苦天尊的生命符号内涵表现为:在生成论层面象征着元气,在形神论层面象征着元神,在心性论层面象征着中和。该生命符号蕴含与德为一的养生宗旨、济生度死的养生机理。  相似文献   
162.
黑格尔在谈到古代希腊的诡辩派时这样说过,诡辩家的思想“对积极的内客和思想本身进行比较,溶解以前的信仰的具体内容,一方面把内容分解,另一方面地把这些个别性、这些特殊的观点和方面孤立起来,把它们单独地紧紧地抓住不放。”他认为这样的思想,有助于开拓人们的视野,给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一些习以为常的思想和人们熟知的常识问题。于是,这些思想和常识问题“不再是信仰的对象,而是研究的对象。”我国的名家学派与此有相通之处。《荀子·非十二子》上说,他们“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与治纲纪。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或理,  相似文献   
163.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分析中国民间剪纸,有助于更加透彻地解读民间剪纸,认识其源流与走向,使其文化内涵得到更加深刻地挖掘,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将民间剪纸与新的设计理念、手法相融合,必将为中国现代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4.
贾春峰 《现代哲学》2005,(1):F003-F003
今年7月,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我的老师萧前教授的八十华诞,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专门举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研讨会暨萧前教授80华诞纪念会》,会前出版了《萧前文集》。这实在是我国哲学界、学术理论界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5.
余虹 《中国道教》2008,(1):52-54
内丹诗是描写道教内丹修炼过程和内丹体验的诗歌,作为一种宗教诗歌,它虽然承载着丰富的宗教内容,但决不只是表现宗教内容的符号,同时也具有诗歌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6.
声音     
《佛教文化》2018,(3):7-7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在读图时代长大,看到这些动漫更容易接受。贤二机器僧是出家法师创作出来的一个更适合现代审美的佛法符号、文化符号。通过贤二动漫、贤二机嚣僧能让更多的小朋友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让包容慈悲的精神来滋养中华民族的后代。”——6月2日,北京龙泉寺第七届六一国际儿童动漫节上发布贤二机器僧升级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北京龙采寺方丈学诚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7.
赵曼如 《美与时代》2013,(7):118-120
符号与意象在广告中的运用,都需要广告受众自身的创造性理解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也正是因为符号学及传统文化积淀中的意象理论,使广告的形式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透过指示物的单纯表现向广告背后深层的意象追寻才是当今广告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告及广告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8.
非正态分布测量数据对克隆巴赫信度α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增大被试群体异质性,能提高测验信度”观点提出质疑。讨论非正态分布测量数据的偏度对克隆巴赫信度α系数的影响,以模拟方法验证Box—COX正态化变换对信度的高估现象,进而给出对克隆巴赫信度α系数估计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69.
吉祥图案的素材来源有三种:一为原始的图腾和巫术符号,二为宗教中的神或者人的符号,三为具象的人或者天地万物的图象。从传统吉祥图案存在的基本形态和创作心理来看,它的创造目的是实用与审判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0.
全球化导致文化价值观的跨国界传播, 也可能因为侵蚀地方(local)传统文化使人感到恐慌。文化排斥现象就是人们对全球化过程的反应之一, 它是指人们为了使传统文化免遭污染而可能对外来文化表现出的排斥。文化排斥反应出现的前提是双文化启动效应, 即在两种或多种文化共同出现的情境中文化的类别属性被凸显出来。其中, 厌恶性情绪是双文化情境激发出文化排斥反应的中介机制。文化排斥反应具有的边界属性:内群体象征性文化被污染、人们感知到外来文化的入侵性、或存在性动机被唤起、具有较高认知需求、受类别化思维启动、对外来文化认同较低或对内群文化认同较高时, 人们更倾向于对外来文化表现出排斥性反应。未来研究将借鉴文化排斥研究范式探讨更广泛的群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