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职场如战场,如何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职场中应对自如,力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我认为做到"一活三稳",立身职场便不会有大的闪失。"一活"即心眼要活做人的"心眼"活一点,成功的机会多一点。当"肉眼"被环  相似文献   
62.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转折期,也是冒险行为多发的时期。以往有关青少年冒险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心理学视角与社会关系学视角,双系统竞争理论从生物学视角对青少年高冒险行为作出解释。该理论认为青少年高冒险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大脑中的社会情绪系统与认知控制系统相互竞争作用的结果。社会情绪系统对奖赏寻求起作用,而认知控制系统对执行功能起作用。较早发展的社会情绪系统与较晚才成熟的认知控制系统间的竞争是青少年冒险行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3.
争与不争     
翁溯利 《天风》2017,(11):52-52
竞争是今日真实世界的互动模式,而且是世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形态。求学时的名次排比,运动会中的冠军之争,企业的营业额排名……竞争如果是良性的、理性的、有共识与一定规则的,那么,竞争就不失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  相似文献   
64.
主客体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绪反应称之为不对称共情(Counterempathy)。在Decety提出的情绪分享过程两阶段及Goubert提出的“指向自己”和“指向他人”两种情绪反应指向的研究基础上, 构建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的两阶段模型, 通过创建竞争环境, 检验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是否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增强效应的这一假设。被试根据竞争对手的情绪表情(皱眉和笑脸)来完成情绪反应自我指向(判断被试者自己的输赢)和情绪反应他人指向(判断竞争对手的输赢)的实验任务。结果表明: 在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 存在情绪反应自我指向的增强效应。被试不仅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不对称共情, 而且在他人指向任务中也产生了不对称共情, 这说明在有意识的不对称情绪分享过程中, 个体会分化出比他人指向更强烈的自我指向的情绪反应。并且, 相较他人指向任务, 个体在自我指向任务中产生了更强烈的不对称共情。尤其当竞争对手获利时, 个体会产生更强烈的指向自我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65.
在自然界,牧蚁和蚜虫是铁哥们。因为蚜虫的排泄物(称为蜜露)含有氨基酸和糖份,这种成分很能刺激牧蚁的味蕾。一旦牧蚁肚子饿了,就会用触角去拍打蚜虫的背部,促使蚜虫分泌蜜露。有时,牧蚁还会用树叶和小树枝专为蚜虫搭一只小巢,每晚将蚜虫集中在小巢里,甚至在迁移时,牧蚁也会带上蚜虫一起启程。牧蚁一旦发现有其他昆虫企图染指它们时,  相似文献   
66.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一定体会到了生活的各种滋味,你或许承认,人的一生是在追求成功和幸福。说到成功,有诸多含义,包括事业的成功,也有情感的成功。学者这样分析,事业生活的成功有赖个人处事的能力,而情感生活的成功有赖自身待人的修养。但无论如何.我们期望事业生活与情感生活共同的成功,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幸福。当今的确是竞争的世界,但社会竞争与体育竞争不同,不仅要求一个人具有出众的行为效果,还需要有卓越的人际交往。人们似乎承认.  相似文献   
67.
论个体竞争性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个体竞争性是个体在竞争意识、动机、认知、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揭示个体竞争性发生、发展的机制及规律,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度性竞争、个人发展竞争以及它们与其它人格特征的关系上。其心理机制还没有统一的见解,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整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正确看待竞争所带来的心理效应;积极建构个体竞争性的结构模型;编制多样化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68.
《道德经》蕴含着以道为中心的丰富管理谋略思想,“无为”的管理原则,以弱胜强,后动制敌,以退为进以及欲夺固予等构成了独特的管理谋略。集中体现在清静致虚,弱柔处下的经营谋略;无为而无不的管理制胜谋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的用人谋略以及以退为进、欲夺固予的竞争谋略,对现代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9.
研究考察在双方贡献不相等时,3~6岁儿童分配模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98名儿童在竞争或合作情境下和玩偶进行钓鱼游戏,然后对6枚冰箱贴进行分配。结果发现5~6岁儿童比3~4岁儿童进行平均分配的比例更高,一级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能力完全中介了年龄的效应。和竞争情境相比,合作情境促进儿童进行平均分配,同时情境调节了抑制控制对分配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一级心理理论和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能够解释学龄前儿童分配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0.
陈曦  胡静静 《心理科学》2012,35(5):1065-1070
采用图-词分离呈现及眼动技术探讨在延时命名条件下图-词干扰效应发生的位置。结果发现:(1)延时命名图片时,仍出现图-词干扰效应和频率效应;(2)与命名干扰词相比,命名图片时图片的回视率高,注视时间长;(3)图片的注视时间也出现频率效应和图-词干扰效应。这说明即使在延时命名图片的条件下,目标词汇仍需要再次激活,频率效应和图-词干扰效应是发生在词汇化过程中,反驳反应排除理论的图-词干扰反应选择阶段的观点,支持了词汇化选择竞争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