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自从器官移植技术出现以来,器官移植供体的缺乏就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的出台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如何为脑死亡立法和器官移植立法寻求合理的道德支持是立足点,也是现代生命伦理学的热点与难点之一.以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短缺为切入点,提出了解决有关立法和寻求新的道德资源支持的一些思路与方向,坚决反对通过器官商品化来解决移植供体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刘颖霞 《天风》2005,(3):2-3
经文:太25:8;路24:31-33;约21:18 主耶稣昔日复活,他多次向门徒显现,今天他也为我们复活了,也曾向我们显现,我们有没有见过?主向门徒显现,其目的何在?他复活了,给你、给我带来了什么呢?昔日他复活了向门徒显现,门徒的信心就得以坚固,生命得以复兴。今天我们是否冷淡、灰心,麻木不仁呢?我们也照样过复活节,我们有没有因着主的复活,或者就是说过复活节而带来复兴呢?  相似文献   
33.
许波 《心理学探新》2005,25(2):79-80
弗洛伊德是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有史以来因提出划时代思想使人类自我形象受到重大冲击的人物之一。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认为,爱因斯坦、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是现时代的三位最伟大的设计师。这三位思想家均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是试图为自然界立法,马克思是试图为人类社会立法,而弗洛伊德则是试图为个体心理世界立法。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弗洛伊德是个毁誉参半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他的精神分析学说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争议之多,心理学家均无人可与之匹敌。弗洛伊德学说的遭遇曾经历过戏剧性的转折。学说创立之始,颇受学界和世人的冷遇,进而招来各种批评和敌视。  相似文献   
34.
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丁芳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05,28(3):544-549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幼儿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主要是抑制控制)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给39名3~4岁的幼儿施测多种心理理论任务、抑制控制任务、非心理状态任务和智力测量。结果发现:(1)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心理理论各任务之间的相关仍然存在;(2)在控制相关因素后,抑制控制诸任务之间仍保持高相关;(3)幼儿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与其在抑制控制任务上的表现呈显著相关,即使控制了年龄、性别、智力(包括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非心理状态控制任务之后,这种相关仍旧存在。  相似文献   
35.
医学伦理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尚未很好解决.由于较多强调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对其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性质和意义仍重视不够,医学伦理学是进行道德分析、准则与价值评判的理论体系,通过医学伦理学的学习和训练,应使学生能够对有关问题在广阔的背景中进行深层次思考并做出独立判断.我们应在进一步更新观念的基础上,改进哲学、伦理学基础教育,以促进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发展,而其意义已远超出医学伦理学之外.  相似文献   
36.
试析性目的与性道德的三个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伦理的可能性存在于性生活的正当性中,但性生活的正当性并不等于性道德.性生活的目的就其主要方面可以是为着婚姻(爱情)、生育(生存)、快乐(生理),这也是性行为的主要功能.然而,以这样的目的或功能而来的性生活都不能等同于性道德.  相似文献   
37.
公共目的是对公共生活的总体把握 ,是用于引导公共生活的。实现公共目的是公共管理的根本任务 ,是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责任。道德上合理的公共目的的实现要求使用正当的公共管理手段 ,它要求公共管理者用道德来约束其对公共管理手段的选择。这种道德约束有两种情形 :其一是在多样化的手段中选择正当性的公共管理手段 ,其二是使公共管理手段的使用正当化。  相似文献   
38.
一、传教目的,宗教政治因素难以区分 天主教在华传播,引起许多中国人的强烈抵制和反对。明万历年间,南京礼部侍郎沈漼上疏,总结了天主教的“罪状”:第一,修订历法,不合天道;第二,反对祭祖,破坏孝道;第三,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且财源来路不明;第四,召聚信徒,结交士大夫,图谋危害国家。他的上疏,引发了中国天主教史的第一起教案——南京教案。清康熙初,杨光先上《请诛邪教状》,说传教士“依西洋新法”是“暗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指责天主教是邪教,由此引发“历狱”。沈、杨二人的言论,代表了反对天主教的主要观点。那么,早期传教士在华传播天主教,究竟有何目的呢?  相似文献   
39.
马天俊 《学海》2011,(6):140-145
马克思着力从事哲学或批判哲学时可能表明或预示一种哲学,而在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时则显示着某种哲学思想或形而上学预设,二者不必然是一回事。分析地揭示马克思所显示的哲学思想,梳理马克思关于物的思想,在形而上学意义上试加评论,构成了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40.
长期以来,理论界形成了一种定见,即康德视人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其实,这种流行的见解完全缺乏对康德著作的深入研究和细致领悟。本文试图通过对康德文本的认真解读,恢复其相关观念的本真含义,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