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林艳 《现代哲学》2016,(5):126-131
何休礼学思想归旨于秩序的构建,而"正"的观念则是其秩序追求的立足点。他通过正天来正人,以图沟通天人,建立天人秩序,使人道获得天道的支撑;通过自正来正人,由己及人,构建人伦秩序,解决恩衰义缺的社会危机;通过正礼来显明礼义,为礼制教化的展开创造条件。其最终目标是通过守正达成守成,获得稳定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83.
袁晓晶 《现代哲学》2021,(1):138-143
早期儒家思想中,孟、荀以"血气"为身体的自然基础,通过讨论"气"的观念,形成"身教"的思想。孟子通过"知言养气"的修身办法,以志统摄气,强调气之浩然与清明;荀子通过"以礼治气"的礼教方法,以教治气,强调气之自然与可塑。孟子的养气说,注重以内在的意志力完成对血气的超越;荀子的治气论,强调以外在的礼义完成对血气的规范。二者合一,形成早期儒家的身教思想,而这一思想对于后世儒学工夫论的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对今日反思儒家的教化哲学亦有启发之处。  相似文献   
184.
呼图白集     
“呼图白”系阿拉伯语(khutbah)的音译,又译“虎图白”、“胡土白”等,意为“讲话”、“演说词”。其复数为“呼泰卜”(khutab),亦有写作“虎托布”,即“一些讲话”之意。宣讲“呼图白”的人,阿拉伯语称为“海推布”(khatib),亦可译为“演讲师”、“演说家”。从伊斯兰教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教务职称,专指每星期五聚礼前和开斋节、宰牲节会礼后,站在讲坛(Minbar,敏拜尔)的阶梯上宣讲教义的人。中国操汉语的穆斯林将这种宣讲俗称为“念呼图白”。《呼图白集》(Diwān al-khutab al-Minbariyah),亦可译作《讲坛演说集》或《讲坛文集》,为十世纪著名伊斯兰教学者、演讲大师伊本·努巴泰(Ibn Nubātah,946~984)所编著。作者全名为阿卜杜拉希姆·本·穆罕默德·本·伊斯梅尔·本·努巴泰·法里基,生于迈亚法里津(Mayyāfāriqin,今土耳其迪亚巴克尔境内),后迁居叙利亚阿勒颇。他精通阿拉伯文学,曾长期担任“海推布”,在宣讲教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当时的叙利亚、伊拉克、埃及等地享有盛名。其所著《呼图白集》共收有“呼图白”五十二篇,系按照伊斯兰教历(属太阴历)每年一至十二月的先后顺序编排的,每月四或五篇,专供各个主麻日演讲时使用,专用于开斋节和宰牲节的各一篇,另有一篇名叫“呼图白·奈尔特”  相似文献   
185.
张志雄 《管子学刊》2011,(3):11-13,17
在先秦的政治思想中,一些杰出的政治家意识到要想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对君主的权力进行制约。《管子》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提出了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能随心所欲,而必须受到“天”、“民”、“法”、“时”等外在条件的制约。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只是有一种制衡的意识,并没有提出比较完善的制度设计,但其中包含着民主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6.
宋代天理论的兴起,既代表了传统儒学理论创新的最新形态,也基于对礼制秩序和政治运行的宏大思考。理学家以理释礼的思想成果一方面凸显了天道、人性以及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为礼义的发挥奠定了新的哲学基础;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天理与传统礼仪、现实礼制之间的紧张关系,礼理之间的沟通仍然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87.
盛珂 《哲学动态》2012,(10):58-62
王阳明多次谈到"立志"说,立志在阳明工夫论中实处于一特殊的地位。它不单单意味着确立"必为圣人之志"的抉择,同时也是切实的践履工夫。其特殊意义在于,"立志"实现了学者在为学践履过程中的一种视角的转换,令学者每一具体的行为都被放置在"念念存此天理"的整体视域之下理  相似文献   
188.
荀子所谓的“化性起伪”实是“以礼化心”.一方面,礼是贯通古今万物之大道,是人类社会价值之根本,能安化百姓,平治社会,使天下归于正理平治之“善”.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的师法教化,心能由“蔽”的状态转化为“大清明”的状态,而当心处于大清明状态时,心必能“知道”,“可道”,“守道”,最终“好道”,使人具备仁心善性之“德”.荀子“化性起伪”哲学的要旨就是强调理想的人格之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个体德性的养成要透过后天不舍须臾的师法积习而善化,在实现社会之正理平治的同时,完成个体之积善成德.  相似文献   
189.
杨永俊 《学海》2006,(4):203-207
自王莽禅汉开始,九锡礼是封建时代禅让政治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仪式。九锡礼来源于西周时期的九命之仪,然而两者之间在内容、形式与性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无法等同。九锡礼是王莽托古改制的产物,它为王权禅代起着礼仪上的文饰作用。  相似文献   
190.
本文从唐伯元的治学经历入手,探讨他的学术、思想的渊源与主要内涵:唐伯元心性论的基本结构,他对性与身、心与物、理与欲的看法;在此基础上,他将修身看作一个包容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渐次扩展的过程,以此为孔门学问之要旨;因此,他批评阳明学派“以心为学”的倾向,并着力推崇“礼”学,以礼为儒者内外双修、成己成物的必须遵循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