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8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70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使用语义启动词汇判断范式,研究维吾尔语-汉语和朝鲜语-汉语大学生双语者词汇加工的模式如何受语言经验的影响.实验一表明,维汉双语者既存在语言内、也存在语言间的语义启动效应.不管目标词是维吾尔语还是汉语,以维吾尔语(母语)为启动词的效应要大于以汉语为启动词的效应.实验二表明,朝汉双语者语言内产生了类似大小的效应;但当目标词是汉语、启动词是朝鲜语时,却没有启动效应.进一步的问卷调查表明,朝汉双语被试虽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听说和阅读母语的概率大于听说和阅读汉语,但在大学阶段却是汉语占优势;维汉双语被试在小学、中学、大学时的口头语言都是母语占优势;虽然他们在大学阶段阅读汉语的概率要大于母语,但两者的差异要明显小于朝汉双语被试.这些结果说明,语言经验可以改变词汇形式表征的加工速率以及从形式表征出发激活词汇意义的模式,从而使得第二语言有可能取代母语而上升为主导语言.  相似文献   
992.
周楚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8,31(3):546-552
采用DRM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学习阶段的预警和词表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与错误回忆的影响异同以及其发生作用的可能条件.采用视觉-视觉通道的学习-测验模式,实验1使用再认测验,结果发现呈现时间对错误再认不存在影响,而预警提示有效地降低了错误再认;实验2使用回忆测验,依然没有发现呈现时间对错误回忆的影响效应,预警的效应也消失.以上结果表明:(1)预警对错误回忆的影响受到编码时呈现通道的影响,视觉编码条件下预警效果甚微,而错误再认则无此通道效应;(2)呈现时间的较大变化可同时促进激活与监测过程,错误记忆效应的大小是激活与监测双加工过程此消彼长的交互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993.
情境启动和认知需要对决策中信息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信息板技术,以职业选择作为决策任务,考察由情境启动激活的决策策略和认知需要的个体差异对决策中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启动激活的决策策略和认知需要对决策过程都有显著的影响,在加工时间上和点击次数上两者交互作用分别达到了(边缘)显著水平.说明人们在决策中的信息加工是受情境因素和个体差异因素共同影响的.  相似文献   
994.
唐东楚 《学海》2008,(1):149-154
相较刑事诉讼而言,世界范围内民事诉讼中的陪审制度似乎前景暗淡,但其总的发展趋势仍然是"衰而不败".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的陪审制度,它在民事诉讼中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司法公信和权威的首要基础是人民大众尤其是具体案件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认同和理解,因此将具体案件是否适用人民陪审员制度,以及如何选择人民陪审员的选择权交给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不失为一种完善我国现行民事陪审制度的好思路.  相似文献   
995.
什么是公共产品:一个文献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义程  闫娟 《学海》2008,(1):101-108
公共产品是一个学界尚未达成共识的术语.萨缪尔森之前的研究对"什么是公共产品"这一论题毫不考虑,自萨缪尔森以来的研究则分别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共用性、非排他性以及非竞争性四个维度设定了公共产品的概念与属性,并依凭公共产品的属性、消费的空间范围以及消费需求属性等迥异的分类标准对其做出了不同的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996.
王琼  王玮文  李曼  杜伟  邵枫 《心理学报》2016,48(5):509-517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广泛参与了个体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 通过与其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TrkB)特异性结合, 实现其多种神经生化功能。本研究观察了TrkB受体阻断剂ANA-12的慢性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mPFC)注射对大鼠旷场行为、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和逆反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mPFC的慢性BDNF阻断显著降低了大鼠在逆反学习测试中的逃离潜伏期和运动距离即增强了大鼠的逆反学习能力, 但不影响其旷场行为和水迷宫空间学习能力。同时, 慢性阻断mPFC-TrkB受体也并未导致大鼠海马BDNF蛋白含量的显著改变。这些结果提示, 对于大鼠的Morris水迷宫空间学习和逆反学习, mPFC-BDNF主要在逆反学习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对于进一步探索海马和mPFC在调节个体认知功能中各自的作用及其潜在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53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考察特质焦虑、压力知觉、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压力知觉在特质焦虑和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特质焦虑既对网络成瘾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压力知觉产生间接影响;(2)未来时间洞察力对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起调节作用,压力知觉对网络成瘾的影响随着个体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增加而减少。大学生特质焦虑、压力知觉、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网络成瘾共同构成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相似文献   
998.
作为学习时间分配研究热点的基于议程调节模型认为,学习者是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建构并执行议程来进行学习时间分配。议程即学习计划,是学习时间分配的驱动力。该模型强调学习者在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着学习效益最大化的权衡决策来实现学习目标,包容了以往学习时间分配的经典理论。大量的新近研究支持了基于议程调节模型,并深入地探讨了议程驱动与习惯性反应之间的关系。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考察学习时间分配权衡过程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双加工机制,探讨个体变量对学习时间分配议程建构的权衡机制的影响,并在更加生态化的情境中考察学习时间分配议程建构的权衡机制。  相似文献   
999.
具身认知作为一种新兴思潮,强调身体经验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个体抽象概念及认知的作用。从具身认知的角度出发,考察身体和道德认知加工的关系已成为现今道德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以往道德具身认知研究,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知觉符号理论、模拟感觉运动隐喻理论和进化理论四种道德具身认知理论,讨论并分析了现有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未来的研究可在多文化背景下进行,并依靠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对道德的具身认知机制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和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对56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和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时间管理自我监控在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未来时间洞察力不仅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