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10篇
  103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和意义,不仅表现在造型的玲珑精巧、布局的自由灵活、色彩的清新雅致和空间处理的开朗宽敞,而且与山、水、木、石等自然景观相互因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了千姿百态、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充分体现了整体空间意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2.
作为一种特殊的屋化空间占用,寺院兴建要求考察其与被占空间的相属关系如何确定以及怎样将此借来的凡俗空间转为神圣用途。开封相国寺的兴建证实神圣意义建构在这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关乎到空间使用权的转让,也关乎到空间意义的转换。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此空间意义建构不啻来自宗教驱力,或来自世俗、皇室乃至别的推动。不变的空间占用之所以较寺名更具认同,正是因其空间是被独特意义建构过的。  相似文献   
203.
顿悟与问题表征的转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阐述了解决残缺棋盘问题的顿悟过程。该实验的结果证明,顿悟过程中需要发现一种正确的问题表征,即对等性问题空间,为了发现这一表征,被试必须使问题表征从“铺试问题空间”转变为“元水平的问题空间”.被试在这两个空间中进行搜索时,必须有很强的限制,使搜索成为有高度选择性的搜索,才能最终在元水平问题空间中发现正确的表征。本研究还发现,被试的搜索并不总是知觉驱动的,有时是概念驱动的,而且后者的迁移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4.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与心理表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数学能力和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假设是数学成绩好的儿童心理表征能力也强。参加实验的被试是64名在校的小学5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是11─12岁,男女各半。数学测验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需要直接空间表象操作的题目,另一部分是需要逻辑推理和图式知识进行计算的应用题。心理表征能力用的是两项空间表象操作测验:Form Board Test(FT)和Surface Development Test(ST).结果表明儿童的数学测验成绩和空间表征能力呈正相关,数学测验成绩得分高的儿童空间表征测验的得分也高,说明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空间表象操作能力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5.
心理表征对正投影问题解决及轴测投影图再认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旭群 《心理科学》1997,20(4):329-332
借鉴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采用平面、分离的正投影问题解决及其相应轴测投影图的再认任务,探讨问题表征的结构特征性对空间问题解决和再认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般在正投影问题获得正确解决时,对其相应的、先前从未见到过的轴测投影图往往也可获得正确再认,而且基于正投影问题获得正确解决条件下的再认水平(PCC)显著地高于那些问题未得获得解决下的再认水平(PCI)。在结合被试口语记录的基础上,研究结果证明:基于正投影图上的问题解决过程是受到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特性而非正投影图中二维特性心理表征的调节;并且,正是这一具有三维结构特性心理表征的建构,使得对具有相同结构特性的轴测投影图获得了更为有效的再认。  相似文献   
206.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是最早对空间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其概念予以明确定义的著作。其对空间的解释和定义不但构成了中世纪神学和近代牛顿力学的理论基础,而且至今还统治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空间的理解。从现象学的视角对亚氏的空间概念进行新的分析解读,不仅可以开辟出理解空间的新视野以及空间与时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也可以对作为形而上学基本概念的空间与时间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正本清源,同时也是一次对现象学方法的实践和检验。依此思路对亚氏的空间概念进行现象学式的考察与解析,可以揭示出其空间概念的内在矛盾并从现象学视角阐明空间现象的真正意义实为"同一性"。  相似文献   
207.
徐英瑾在其新著《唯物论者何以言规范——一项从分析形而上学到信息技术哲学的多视角考察》的最后两个章节中将讨论的范围拓展到了政治哲学,提出了一个以"空间性的信息交换结构"为核心的唯物主义分析范式,并以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作为范例,展示了这种"自下而上"的范式的解释效力。对于日本传统,徐著和丸山虽然同时看到了日本文化的"杂居性"特质,却导向了积极和消极两种结论,这也导致了两者对于日本近代政治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诊断。通过比对可知,徐著的日本论在相关领域有得到进一步深化的潜力,并检测徐著所提出的政治哲学的"抗压性"。  相似文献   
208.
2~4岁儿童对"大""小"空间形容词词义掌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小林 《心理科学》2005,28(4):981-984
本研究以2~4儿童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实验条件下,通过精心设计的四项实验,得出结论:2岁儿童还未了解大小词义;2.5岁儿童能判别当前两同类物体的大小;3岁儿童能对两同类物体的大小相对性比较;4岁儿童能掌握不同类物体间大小的搭配;4岁儿童9成能掌握人与物间相对大小的匹配,但仅一半儿童掌握三个同类物体同时比较时大小相对关系,即4岁儿童还未对“大”“小”词义完全掌握。实验表明儿童掌握“大”“小”空间形容词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绝对禁止到相对灵活,由以自我为中心到以外界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9.
毕翠华  冯欣蕊 《心理科学》2018,(5):1069-1076
时间和空间存在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patial—tempor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 effect, STEARC),该效应的编码是视觉空间性还是言语性还存在争议。本研究借鉴Georges(2015)的研究方式,以2秒内的时距为刺激,实验1采用言语反应和空间反应,词语和空间与时距的关系分为一致和不一致。结果发现言语反应时,短时距用“左边”反应快,长时距用“右边”反应快,空间反应时,时距和空间的一致性效应消失,表明言语编码参与两种反应形式的STEARC效应。实验2将词语改为箭头朝向(视觉编码条件),发现视觉编码和空间编码存在于相对应的反应形式中。研究表明时空关系的编码形式与具体任务要求有关。  相似文献   
210.
通过自编的外部情绪理解问卷,考察了听障儿童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提示物理解等外部情绪理解三个成分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儿童在外部情绪整体理解、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提示物理解四方面的得分都显著低于普通儿童;(2)不同年级听力障碍儿童的外部情绪理解、表情识别、情绪情景识别和提示物理解四方面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听力障碍儿童外部情绪理解差异不显著;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3)父母听力状况不同的听障儿童,其外部情绪理解水平差异显著。DD儿童的外部情绪整体理解、表情识别和情绪情景识别得分显著高于DH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