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99篇
  101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吴念阳  李艳  徐凝婷 《心理科学》2008,31(3):605-608
通过考察上下意象图式隐喻的映射机制和形成机制,验证其向抽象概念的映射具有心理现实性.实验一中,学龄期儿童阅读与图式一致材料反应时,较阅读与图式不一致材料反应时短,说明上下意象图式存在于概念水平,并在即时阅读中被激活.实验二中,学龄前幼儿表现出物品摆放的上下方位偏好差异,表明幼儿在概念形成过程中,抽象概念与空间上下方位存在体验性联结.研究证明:部分抽象概念表征具有上下方位线索,人们借助上下意象图式建构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72.
工作记忆是当前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其言语子系统与视觉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又是一个颇具争论性的问题。实验1、2采用双任务范式考察了言语工作记忆对视觉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满负荷言语负载条件下的视觉记忆的成绩显著低于无言语负载条件。这表明,言语工作记忆影响了视觉工作记忆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73.
采用实时窗口阅读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角色目标在情境模型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中的作用。实验一结果表明,阅读中。如果文本叙述中的角色在一个目标指引下展开活动.那么可以促进相应空间设置内的物体的更新。实验二考察了不同性质的角色目标在空问信息加工中的作用,结果发现,相对于已经达成的目标,未达成的目标对情境模型空间维度非线索更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4.
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与空间哲学研究,2011年6月11日,由《哲学动态》编辑部,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哲学系、《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空间理论与城市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75.
美国地理学家和城市规划学家爱德华·苏贾以"空间—时间—存在"三元辩证法为理论基础,揭示了居住空间对于人之存在的重要意义,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居住空间正义缺失主要表现为空间贫困和居住分异,揭示了导致空间正义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任性和权力滥用,主张边缘群体应该采取集体行动来对抗空间不正义。  相似文献   
7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大数据的搜索分析技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市规划的研究当中。城市文化在研究过程中也多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进行,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城市是一个可以进行自组织的有机的生命体,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传承和演变的规律。对于城市文化的研究,以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文化基因为切入点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由于文化基因的隐性要素,无法进行直观的数据论述,文章从文化元素分析入手,通过对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的表象的文化元素进行分类,从宗教文化要素、自然文化要素、社会文化要素三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再通过POI等大数据应用,对城市文化要素进行抓取,之后通过核密度的计量分析方法,对文化元素进行空间分析,最终通过上述的数据分析,探讨湟中县城市文化元素的空间分布情况,探索文化基因在城市空间中的表象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7.
何悦豪 《美与时代》2020,(5):107-110
文章以西安市鄠邑区人民路广场为对象,通过实地体验、观测、采访、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数据整合和归纳,对该广场进行综合性的使用后评价分析,指出现存问题及改进意见,促进县域城市公共空间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78.
陈少明 《哲学动态》2020,(12):5-19+122
"世界"是"世"与"界"的复合词,虽然它的指称与world相同,但含义却有区别。中文的"世"是以生命周期为尺度的时间单位,"界"则起源于对空间的分割与运用。世界就是人类在自然时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时空。理解自然与社会秩序的时空结构,即是透视精神世界的基本范畴。"精神"通常指意识及其活动,它包含自然或社会的时空知觉。"精神世界"则特指意识中与日常需求拉开距离的心灵领域。进入精神世界的事物,不仅有艺术及其他器物,更有进入记忆的人物与事件,以及范围广泛的文字作品。记忆、想象与推理,是意识开辟精神空间的基本途径。精神时间是一种主观现象,其意义在于意识具有改造时间的能力。它体现为对自然时间进行压缩或者拉伸,以及超越自然时间的单向性与可经验性的回顾与前瞻。精神的前瞻性使未来意识在我们这个时代空前高涨。精神世界的"规模"由精神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来界定。经典世界是精神世界的重要资源。人类不仅需要激励卓越的心灵,更要维护健康的精神状态。在这个变迁急遽、心灵动荡的时代,人文学术应该对此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79.
杨俊 《美与时代》2020,(7):103-104
历史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时空变化中层层积淀所形成的。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地域特色鲜明。文章通过对南京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分析和梳理,发现其具有山水城林的大尺度空间格局、环套结构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空间关联三个方面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遗产物质空间的结构关联、整合接续遗产的历史信息和勾勒区域文化发展脉络的"空间叙事结构"等保护与发展对策,旨在实现南京城市历史文化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0.
张浩 《美与时代》2020,(7):10-11
戏剧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与建筑空间在被结构剖析之后呈现出同源性。文章以情境体验为线索对戏剧与建筑空间的叙事性进行解读,从二者的叙事类比、叙事体验和形式迁延三个角度阐释主题,指出戏剧作为一种文学叙事载体与建筑学相互交叉,形成建筑空间体验的多元性与场所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