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9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成都青羊宫:彰显道教审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羊宫以具体、生动、形象的宫观建筑和艺术形式,将抽象、深奥的道教教理教义和美学思想表现出来,又通过艺术的想象与象征深化了道教神仙信仰的内涵,具有独特的道教艺术魅力和审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2.
孙勐 《中国道教》2011,(6):34-37
墓葬是专为亡者而建的地下空间,墓葬内的各种物质和陈设都与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因此以墓葬及随葬器物为对象,通过相关的物质形态、空间分布和文字记载来考察道教文化与信仰的存在状况,是研究道教的重要途径和课题.唐墓是唐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的数量众多,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并且从早期到晚期的序列较为完整,延续性较强.此外,唐墓中包含的丰富的随葬器物,其中如镇墓石、铜镜、陶俑、木俑、神煞明器等,大多数都具有鲜明道教色彩,是了解和探讨唐墓中道教信仰的重要资料.镇墓石也叫五方贞石、五精镇墓石,是唐墓中最为典型的道教遗物,其形制、纹饰、铭刻等均能反映出相应的道教丧葬仪轨,因此以之为对象,进行考古学考察,对研究道教信仰的流行和传播状况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3.
兰公瑞  刘成刚  盖笑松 《心理科学》2011,34(5):1120-1123
关于面孔识别能力的认知发展机制问题,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面孔特殊性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面孔识别之所以不如成人,是由于儿童和成人对面孔的加工方式不同,代表性理论有部分加工-结构加工理论,内部特征-外部特征加工理论,多维空间理论等。另一种是一般认知能力观点,认为儿童很早就具备了成人式的面孔加工方式,之后面孔识别任务中成绩的提高都可归因于一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对两种观点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未来的面孔识别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4.
本研究以600名农民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情景问卷以及修订的自尊量表、农民工主观幸福感问卷,以探讨农民工感知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考查农民工自尊在其感知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高自尊水平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感知社会支持都极其显著地高于低自尊农民工;(2)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感知社会支持水平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感知社会支持、自尊与主观幸福感显著两两正相关;(4)自尊在感知社会支持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及两个维度回归效应显著,为二者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55.
目前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户外广告也随着商业宣传活动的开展走进城市人的生活。户外广告本身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使它成为街道景观元素中的重要一员。户外广告的质量与水平已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指标,它是城市文化的有形体现,担负着对城市景观再创造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6.
地下,既是一个物质空间,也是一个精神领域。古老的地狱传说代表着人类对死亡与生俱来的恐惧,幽暗的洞穴有着和人类命运相似的扑朔迷离;科技城市的地下铁,急速而来,呼啸而去,但也孕育了现代人感伤、陌生、孤寂的情愫;乐园般的下沉式地下街和商业广场,提供了消费的循环、游戏的沉醉。游走于神话思维、科技思维、消费思维中的我们,从理性和情感上都无可避免地要走向一种空间美学,一种人与空间、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相处方式,唯有如此才能最终享有自由平等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7.
该研究为了考察数量信息能否独立引发符号的空间表征,采用若干面积不等的圆和点数不同的点阵作为实验刺激,让被试用左右手按键,判断圆面积的大小,以及点阵点数的多少。结果发现,无论在面积大小判断任务中,还是在点数数量判断任务中,都没有产生SNARC效应。这说明,单纯的数量信息,并不能引发符号进行空间表征。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Gevers等人的假设:数字的空间表征,是由数字的顺序性信息决定的,而并非是由其数量信息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8.
<正>郑筱筠: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讨论日益成为热门话题,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国家宗教局一司裴飚副司长、中央党校龚学增教授来"学术空间",讨论这个非常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9.
赵杨柯  钱秀莹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2):1864-1871
自我中心视角转换是通过调整自我中心参考系以认知外界物体的心理过程,是相对于基于物体空间转换的另一种心理空间转换方式。行为数据显示自我中心视角转换存在观察者优势,脑成像结果也表明这类转换与基于物体空间转换存在脑区上的分离,这些结论都支持了多系统模型,说明自我中心视角转换是一种拥有独立脑机制的心理转换方式。自我中心视角转换的研究有其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0.
视觉空间关系分为类别与数量两种表征。研究通过控制起参照作用的运动客体消失状态与定位客体出现时间,分析客体运动信息对两种关系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运动信息在各间隔时间对类别任务影响呈序列排列,运动方向较轨迹信息有优势,轨迹较法线信息有优势;数量表征仅在0ms间隔受运动方向促进,在其他间隔下,三种位置上的判断均无差异。结果表明运动客体类别表征比数量表征更持久;且相对类别表征,数量判断作为精确距离表征不易受运动方向和轨迹信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