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4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法音》2022,(5):15-15
本刊讯隐元禅师是中日佛教界所共尊的祖师,是中日两国人民所崇敬的高僧,为中日文化交流互鉴作出历史性贡献,以隐元禅师为代表的黄檗禅僧东渡人数之众、时间持续之久、空间跨度之广、文化传播种类之多,堪称是东亚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52.
通过两个实验,探讨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对中央注视线索引发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的影响。实验一通过再认面孔的相似度来控制与中央注视线索相关的空间工作记忆任务负载,结果发现,高任务负载条件下出现IOR,低任务负载条件下中央注视线索促进搜索;实验二在实验一高任务负载的基础上加入与注视线索无关的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结果发现,仅在与注视线索无关的空间工作记忆负载低的条件下出现IOR。结果表明,中央注视线索引发的IOR受到空间工作记忆资源的限制,中央注视线索只有在获得足够的资源时才能引发IOR。注视线索获得空间工作记忆资源多少决定中央注视线索能否引发IOR。  相似文献   
53.
目的:运用自编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对幼儿人格进行追踪测量,探讨其年龄及性别发展特点。方法: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3.5岁、3.5~4岁、4~4.5岁3个年龄群组幼儿为被试,采用群组序列的追踪设计,进行为期1年半的追踪测量,结合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处理数据,探讨幼儿在3~6岁间人格的发展特点。结果:(1)幼儿的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5个人格维度在3~4岁发展最快,4~5岁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放缓,到5~6岁时趋于平稳;(2)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3岁时显著高于男孩,但在3~6岁间的增长率不存在差异,即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始终高于男孩。结论: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环境变迁促使了幼儿人格的进一步发展,5岁左右幼儿人格开始初步形成;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水平在幼儿阶段始终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54.
美国地理学家和城市规划学家爱德华·苏贾以"空间—时间—存在"三元辩证法为理论基础,揭示了居住空间对于人之存在的重要意义,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居住空间正义缺失主要表现为空间贫困和居住分异,揭示了导致空间正义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任性和权力滥用,主张边缘群体应该采取集体行动来对抗空间不正义。  相似文献   
55.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尤其重视对中国人空间意识的揭示,并用多个篇幅加以阐述.在他看来,空灵、充实、虚实与意境等范畴是与中国人的空间意识相联系的,只有通过对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建筑等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的探索,才能有机地把握艺术的自由灵动之美,展示艺术追求的无限空间,体现中国人“无往不复”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56.
林峰 《美与时代》2013,(11):40-41
通过利用空间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交错空间与穿插空间;凹入空间与凸起空间;地台空间与下沉空间;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共享空间与母子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得出了空间形态在室内设计中的构成模式相关方法和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7.
肖承丽 《心理学报》2013,45(7):752-761
通过同步视觉或者序列本体感觉,被试学习不规则场景。学习完毕之后,在面对学习方向、自主旋转240°、和持续旋转直至迷向3种运动条件下,被试随机指出各个物体的位置。迷向导致同步视觉学习组指向的内部一致性显著变差,而序列本体感觉学习组不受迷向影响。离线的相对位置判断任务表明两组被试的环境中心空间表征没有差异。这证明通过序列本体感觉学习被试也可以形成稳定的自我中心空间表征,支持了空间快照理论的扩展和空间认知的功能等价假说。  相似文献   
58.
王锃  鲁忠义 《心理学报》2013,45(5):538-545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考察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 及其对于人的认知的影响。实验1采用迫选法, 在明确要求被试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位置的上方或下方时, 发现在意识层面, 被试倾向于把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上部, 把不道德词放在垂直空间的下部。实验2采用无关任务法, 对实验词语作褒贬义判断, 实验结果发现, 道德词出现在空间的上方(相对于下方)时, 被试对道德词作褒贬义判断的时间短; 不道德词出现在空间的下方(相对于上方)时, 被试作褒贬义判断的时间则短。实验3通过记忆任务发现, 道德概念的启动使得个体高估了相继出现的客体的高度和长度, 不道德概念的启动使得个体低估了其高度和长度。三个实验的结果表明,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既存在于无意识层面又可以在意识的层面显现; 汉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表征会影响对物体的高度和长度的估计, 表现为汉语道德概念隐喻表征的“认知偏移效应”。  相似文献   
59.
视觉环境中不变的空间布局信息能够引导观察者将注意快速指向特定的位置并促进对该位置上目标物体的识别,这种现象称为空间情境提示效应.在系统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空间情境提示效应的经典研究和实验范式,空间情境学习的性质、内容与过程,以及空间情境提示效应的产生机制和神经基础进行分析梳理.文章在最后总结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5个争议性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可以操纵研究材料和任务难度等关键变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0.
压后皮质在大脑中紧邻胼胝体压部,在空间导航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在空间导航过程中的功能尚未明确,目前存在空间更新、地标领航和参照系转换三种观点。本文通过梳理上述观点,认为它们背后可能存在一致的认知过程,即对认知地图与环境布局进行映射。在基于认知地图的导航过程中,这种映射功能对于解释压后皮质的激活有一定的合理性。未来研究应该注重对压后皮质的功能定位,同时注意空间尺度和熟悉性对任务表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