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4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6名3~5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儿童空间表征实验任务,在语言表征、模型表征和图画表征三种空间表征形式上,考察了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总体上,3~5岁儿童理解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均显著高于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2)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年龄效应。(3)从不同的空间表证形式来看,3岁儿童理解语言表征的能力与理解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差异显著,4岁儿童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及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都显著,其余形式的空间表征理解之间的差异或空间表征使用之间的差异在各年龄段中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2.
楚晓红 《美与时代》2023,(12):71-73
场景理论从多个维度对场景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进行量化叙述,强调文化和美学的融入,进行场景化的表达和运营。高职院校校园环境景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和情感载体,依据高职院校的技术性教育定位,基于场景理论范式将绿化与园艺、水体与塑石、雕塑与壁画、长廊与凉亭等类型的景观空间打造成为具有文化感染力和审美冲击力的视觉形态,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塑造精神家园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杨震 《美与时代》2024,(2):55-5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同时,人们对于工作、生活所需的空间环境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城市公共空间是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所需的公共使用空间,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其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自然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成为人们在新时代追求幸福生活和高质量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吸收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文化载体,更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点。为了改善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效果,加大对城市文化的建设,深入分析传统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的结合,希望能够加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将传统文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居民提高文化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4.
张頔  郝仁宁  刘强 《心理学报》2019,51(7):772-780
以往研究发现个体能够同时巩固一定数量的项目信息进入视觉工作记忆系统。本研究将考察视觉工作记忆的巩固容量是否会受到分配到记忆项目上的注意资源量的影响。实验1在同时序列掩蔽范式的基础上, 用控制记忆项目呈现区域的大小的方法操纵被试的注意范围, 从而达到操纵分配到单个项目上的注意资源量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 被试的记忆成绩随着注意范围的扩大显著降低, 但在并行和序列呈现条件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2则证实实验1中对注意资源量分配的控制不会影响对项目的知觉编码效率。本研究结果表明, 分配在记忆项目上的注意资源量能够影响记忆巩固的效率, 但不会影响巩固容量。  相似文献   
105.
距离乃是伦理的前提,而加速度使得距离在当今人际关系建构中的作用变得复杂,既对社会认知又对共同体认同(团结)产生了挑战,从而成为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紧迫话题。借助维希留的"距离污染"概念可以阐明高速度座架对人类生存提出的许多重大挑战:不断加速的世界面临"世界孤岛化"(即地点被封闭);资源分配空间不平等;社会关系虚拟化;地方意义消解,这些挑战使得基于空间的生存变得抽象,从而驱逐了伦理。这些挑战是今日伦理学需要面对的核心议题:它既是今日伦理主张的前提条件,又是其必须面对的人类生存难题。  相似文献   
106.
通过眼动记录和部分场景再认两种方法,探讨了虚拟建筑物对称场景中物体朝向统一、凸显两种条件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结果发现:(1)场景中均为有朝向建筑物且朝向统一时,被试选择物体朝向与对称轴建立内在参照系的可能性没有差异;(2)场景中只有一个有朝向建筑物,其余均为无朝向物体时,即朝向凸显条件下,被试倾向于选择对称轴来建立内在参照系。物体朝向对内在参照系建立的影响作用具有局限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7.
城市自建立之初就是通过街道空间来彰显其品性。伟大的街道创造伟大的城市。传统中国城市街道空间以自然主义、等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伦理精神造就了许多伟大的城市。当代都市生活日益普遍化、精致化和审美化,街道空间却相反,其文化精神、场所精神与空间正义的缺失,使它失去了滋养与培育人们精神的功能。美丽城市与美丽中国的建设,应该从美丽街道建设着手,构筑立足传统、引领时代精神的文化街道空间,立足绿色、共享理念的"后人本主义"街道空间,立足协调发展理念的公平公正街道空间,是街道空间最内在也最根本的伦理建构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8.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在人工语法任务、序列反应时任务中的成绩差异性表现。结果表明,场独立与场依存者在两类任务中内隐学习量的差异性表现一致,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比较两种认知风格大学生在人工语法范式下内隐、外显及内隐外显协同学习类型中的差异表现时发现,场独立者的协同学习成绩优于单独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且优于场依存者的协同学习。  相似文献   
109.
陆群 《宗教学研究》2017,(3):143-150
火炉坪苗族村寨宗教祭坛分布密集,以合鼓坪总祭坛为中心,周边分布了一系列祭坛,其类型涵盖了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几乎所有形式,尤以祖先祭坛居多.这些祭坛形态原始质朴,多用石头简易搭建而成,其特征呈现出“类型性”而非审美性;同时,外来宗教信仰的渗透不明显,家设祭坛的情况非常突出,可见出苗族村寨传统信仰惯性力量的强大.  相似文献   
110.
空间表征对于盲人定向行走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者集中探讨早期视觉经验缺失对于盲人空间表征的影响, 较少探究空间表征建构的过程性因素, 即探路策略对于盲人空间表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探究了盲人建构陌生环境空间表征采用的策略及其作用。结果发现:视觉经验缺失对盲人陌生环境空间表征能力造成了不利影响, 然而, 被试运用有效的策略可以弥补视觉缺失带来的损失, 且利用空间关系策略的个体所建构的空间表征更为精确, 定向行走效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