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第一种,维持生计,求得温饱,保证人生命的存在和延续,这是物质的功利境界。俗话讲:“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凡此种种,讲的就是这种功利境界。第二种,活出自己,实现自我,敞亮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是精神的审美境界。当一个人活出自己,实现了自我,他如何不感受到一种美感愉悦和人生的幸福体验呢?作家亨·路·门肯说:“活着总是非常有趣的。”中国国学大师梁启超讲:“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为学问而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革命导师马克思讲,人…  相似文献   
122.
并非抽象     
以前,“灵修”、“神修”这两个词语在我的脑海里是非常抽象化的概念,它们给我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在我看来,高深的灵修境界只有那些精修圣人曾经达到过,像圣本笃、圣安当、圣十字若望、圣女大德兰、圣五伤方济各等等。对于这些伟大圣人们的精修之德,今天的我们似乎只可遥望而不能企及。这样的观念在我的心中占据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直到有一次听了一位颇具权威的灵修学专家对“灵修”进行的专题讲座之后,才改变了我心中那陈旧的观念。据这位专家所讲,“灵修”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劳动等行为密…  相似文献   
123.
身处魏晋更替之际,嵇康、阮籍表现出诸多相同点,最突出的一点是对个人精神自由的强烈追求。理论上,他们推崇"心"、"神",强调超越名教束缚,任运自然本性,落实到诗文作品中,他们反复描写的是一种超尘越俗的自由之境。这对于中国美学在中晚唐之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自由之境可以说是此后中国美学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124.
超越相对价值——从庄子的立场出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根 《学海》2007,1(1):117-122
人世间的相对价值林林总总。然而,人们坚持、固守各自相对价值又难免无谓的纷争、冲突、动荡;把自己认可的相对价值予以实质化、普遍化,则又可能或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对于他人价值的否定和某种以“我”为中心的价值霸权,从而有可能演变成为有形或无形的暴力。但是,从庄子的立场出发,要避免无谓的纷争、冲突,人们则必须首先承认并尊重相对价值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然后还必须彻底超越相对价值。如何超越相对价值?庄子认为,必须彻底转变观察世界的立场,树立全新的“世界观”,执着地追求逍遥游(自由),不断提升精神境界,从以生存为主导的价值取向转向以审美为主导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5.
付选刚 《管子学刊》2009,(2):64-65,73
庄子之“道”具有鲜明的普遍性、客观性、永恒性、联系性等特点,表明“道”是“规律”;庄子之“道”体现着“天人合一”等思想,说明了“道”是“境界”。  相似文献   
126.
色彩是服装的基本元素之一,色彩既体现着时代的社会时尚特征,也彰显着着装者的个人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境界,更体现着稳定的民族心理习惯。色彩的选择、搭配是有规律性和原则要求的,不是随意而为的。  相似文献   
127.
论养生     
宇宙之间,大干世界,森罗万象,芸芸众生,其事业取向不一,但有一个共同的追求,是生存.人们在一世中不但追求生存,而且还希望在生存中愉快健康地生活. 自古以来,人们探讨养生之道的极多,但最早最完善最具有价值的是道教.道教的养生之法,起源于黄老,历史久远.广成子授黄帝以长生之道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庄子·在宥>)  相似文献   
128.
尊严、境界与德性——儒家人学三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人学的构成具有特殊性 ,它是一种将儒家道德哲学、政治哲学与人生哲学内涵融会在一起的理论言述。伦理政治是儒家言述人生的背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 ,儒家人生哲学体现出对于人的纯粹伦理化定位特质 ,因此强调人的唯义是举之作为人的尊严所在。同时 ,儒家对于做人的条件性来得不如无条件性重视 ,故对于直通崇高的人生境界加以伸张。进而 ,儒家对于人生中为善去恶的重要性 ,甚至恶的排除予善的支持的重要性 ,给予了人生归宿的意义。三方面结合 ,构成了儒家人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29.
审美境界和道德境界分属美学和伦理学两个学科领域,但又都是人生的正面价值体现,也是人生的一种理想状态。二者之间不应混淆,却又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审美境界不是纯然客观的形态,而是主体在审美对象召唤下产生的整体性心灵状态,其中包含着道德情感,古人称之为“胸襟”。人的审美活动之所之能臻于“境界”,恰恰是由于有道德价值的介入,否则无法达到境界;道德境界体现了最高的道德价值,以“至善”为其核心价值,儒家的“仁”或“诚”等都是达到了至高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不是外在的约束而致,而是以内心的自觉来践行来达到,其中包含着精神的幸福感和悦畅感,同时,也有审美的因素在其中。  相似文献   
130.
我这人有个致命的毛病,老是记不住别人的模样。明明前天还跟人家同桌吃过饭,今天见面时就忘了,直到对方主动跟我打招呼,我还在那里发愣,常常弄得尴尬万分,说不定人家还以为我目中无人。这该死的记性,让我吃尽了苦头,后来渐渐学聪明了,只要在街上遇到面熟的人,我就会习惯性地点头示好,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