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在江西彭泽县任知县的毛宗澄,回到浙江黄岩故乡隐居,时年41岁。初攻读《汉学》和《大学》,以“敬恕诚一,谦谨慈和”为座右铭。自50岁开始笃信佛教,苦研佛经。《黄岩民国志稿》载:“翻阅佛氏内容,以为精深博大,遂潜心玩索。”毛宗澄深入学佛后,十分钦仰天台宗智者大师,因而改名宗智,号“樗遁居士”,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时天台宗第43世传人谛闲法师(黄岩人)说法大江南北,以高深的佛学博得僧俗的尊敬和爱戴。毛宗澄时常聆听法师教诲,决意对佛经注释讲略。  相似文献   
83.
"拟文本"是指第一读者在阅读某一文本时,留在原文本或其摘录式资料上的种种符号性批注及其空间布局,甚至还包括批注空白或摘录空白.张一兵的<回到列宁>以"拟文本"为主要解读对象,取决于解读模式和研究方法的变迁;"拟文本"进一步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中的文本眼界;通过对"哲学笔记"中"拟文本"的解读实验及其基础上的"思想构境",揭示出阅读实践中存在的主客体向度并展示了其互动关系,特别是其中起主导性作用之主体的思想再生产."拟文本"是对人为的外在文本分类法的一次学术"反冲".  相似文献   
84.
戚靖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54-154
该诗为陈三立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与朋友分离、爱国之情、人事变迁,种种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本文对诗歌进行了进一步鉴赏。  相似文献   
85.
龚晓康 《法音》2007,(8):39-42
一、引言所谓一心三观,是于一心中圆修空、假、中三谛,出自《摩诃止观》卷第五:"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缘所生法,是为假名,假观也;若一切法  相似文献   
86.
茶境心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天工作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泡上一杯清茶,看细碎的茶叶在滚烫的沸水中翻腾舒展,最终旗枪分明,芽叶朵朵,绿意荡漾。此时,心也不由得渐渐沉静。  相似文献   
87.
余萌  李晶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3):450-459
人类如何处理并交换空间信息是现有空间认知领域的热点问题,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涉空对话实现的。在涉空对话中存在着表征对齐现象, 互动双方在对话中会实现空间术语、空间参照系及空间视角等表征的对齐。空间场景物理特征和人与人的协作都会影响表征对齐的程度, 而实现表征对齐的生理基础是对话双方神经活动的一致性。未来可继续探究表征对齐的作用机制, 如与个体空间偏好的关系, 以及合作伙伴特征如何影响表征对齐的程度等。  相似文献   
88.
藏传佛教萨迦派最具特色的教法"道果法"依据于基、道、果三者无别的义理而展开,形成"轮回涅槃无二"的不共之见:生死的本性即涅槃,无生死之外的涅槃。从心性论的角度则表述为"明空无二",即内心唯明、唯觉、唯动的功能与无有实体的本性是一体之两面。这种思想以大乘唯识学和中观学为基础,教理并无创见,只在修行实践的方法上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89.
唐君毅《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是一部有着世界声誉的哲学名著,其"心灵九境"的哲学构思以广大、融通、开放的内在品质,为中西方哲学思想的比较会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本文具体论述了唐君毅"心灵九境"思想的华严宗哲学,认为唐君毅创建的"心灵九境"理论中蕴含着华严宗哲学(以"六相义"为核心)观照矛盾关系时相夺相即的思维方式及其圆融旨趣。  相似文献   
90.
鹤鸣山、一作鹄鸣山。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外一百四十五里、大邑县西北二十五里的鹤鸣乡三峰村境内。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得名,自汉至今,沿用无改。据《三国志》、《后汉书》、《魏书》等书载的东汉顺帝时天师张陵创建五斗米道,即中国道教的发源地。这里有参天蔽日的葱笼古柏;清脆悦耳的啁啾鸟声;长流不息的滔滔龙津;三面环水,双溪合流,俨如飘佇在荡漾碧波中的一座仙岛,或四周绿绕的天城。山之古观,据明代左翘《鹤鸣山记》载:“始建(结庐)于汉安徵士张道陵”,其后迭经兴废,永乐时。又两建醮坛,御赐药物经卷,嘉靖朝,再次醵金增饰,置产数百亩,以继往来宾客,清代以降,更建文昌等殿,至文化大革命前夕,拥有太清(老君)、天师、紫阳、文昌、迎仙等一百多间观宇殿堂,建筑面积达二二○○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