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节奏是舞蹈的生命,舞蹈从它第一天诞生就和节奏同时存在。节奏也是舞蹈和音乐结合的纽带,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创造着直观可感、有声有色、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82.
围绕着职业精神理念、行为、生态、实践四大要素,具体阐释了医学职业实践决定职业精神理念、医学职业精神理念主导职业行为、职业精神理念与行为相互转化需要职业生态的必备条件等四要素相互关系基本原理,具体阐释了若在整体上养成职业精神则职业生态营造必须先行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3.
天气自身有它的规律,人未必充分地认识到,即使充分地认识到以后,也未必充分尊重。我们知道,天气本身也有野性,我们现在是在驯化天气,是在驯服天气。在驯化天气时,你不能把一个天气由狼驯化成狗,不能把一个野生的天气用来圈养,如  相似文献   
84.
张晓东 《学海》2014,(4):11-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成功推进这一"灵魂工程",需要遵循五大规律:思想"灵魂"建设与现实经济运动相适应规律;整体与要素相统一的系统规律;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规律;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规律;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相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85.
字体设计的视觉美感是指构成字体的视觉要素及其视觉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视觉美感的构成要素一般划分为构成视觉美感的视觉要素和构成视觉美感的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规律。在字体设计中对字体的视觉要素与视觉规律加以运用,创造出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设计,把内容准确、鲜明地传达给观众。  相似文献   
86.
艺术有“可遇不可求”;“妙手偶得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之说.而艺术教学有“技术好教,艺术不好教;理性可教,感觉不可教”之意.艺术难,艺术教育更难,两难加在一起难以想象!通常理解艺术就是技术,从根本上讲是不懂艺术规律造成的;放弃学生素质的提高,注重短期效益,简单从事,这是不懂艺术教学的表现.  相似文献   
87.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一次家长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认知规律。由于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引导,致使在儿童教育上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和歪曲教育规律、发展规律的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孩子们“伤”在了起跑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呢?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教工作实际,感受到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是促进儿童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8.
王琴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26-127
一、对篮球文化的理解 体育不仅是一种社会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篮球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亚文化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种种有趣故事,给人以启示和鼓舞,使人增智和受到教育,篮球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融入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掌握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身体运动规律和支配规律的各种技能与能力;篮球文化以独特的活动形式最形象地展示人体优美形态和心灵气质,和谐地反映人类对现代社会文明生活的创新,完善和追求。  相似文献   
89.
对于目前清华简《保训》之"中"的涵义,多数学者或者仅仅以文字学、文献学的依据去解读,或者理所当然地以儒家的观点去解读,然而无论哪种解读,都存在和《保训》文本内在逻辑相矛盾的情况。笔者以为对《保训》之"中"的解读不仅要有文字学和文献依据,同时也要符合原文的内在逻辑。笔者认为《保训》之"中"训为"常"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90.
李军政 《中国哲学史》2013,(1):41-44,65
对于目前清华简《保训》之"中"的涵义,多数学者或者仅仅以文字学、文献学的依据去解读,或者理所当然地以儒家的观点去解读,然而无论哪种解读,都存在和《保训》文本内在逻辑相矛盾的情况。笔者以为对《保训》之"中"的解读不仅要有文字学和文献依据,同时也要符合原文的内在逻辑。笔者认为《保训》之"中"训为"常"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