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种际正义就是合理处理人与其他生物物种之间关系的正义原则,它分为种际同一性正义与种际差异性正义两种.种际同一性正义虽然强调人与自然生物物种的平等,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无限欲求支配下产生的生态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212.
<正义论>的理论骨干是一系列的优先性命题,其基本形式为A优先于B.通过道德风俗考古学式的痕迹分析考察,可以离析出理论家们关注的基本价值.优先性命题中的关系词"优先于"的含义是变化的,优先性命题的成立隐含着各种条件,条件的变化与"优先于"的含义变化之间有一种本质的联系.罗尔斯关于基本善的不可比较的思想和优先性命题的论证之间存在着矛盾,需要寻找新的理论出路来解决这些矛盾.通过对优先问题的分析,折射出<正义论>可以被看作是传统伦理学走向价值伦理学的一种过渡形态的理论.  相似文献   
213.
吴楼平 《哲学研究》2022,(8):97-107
在传统的正义理论中,作为评判个人行为和社会制度正义与否的标准之一,经典的前制度性应得观念占据着重要的理论位置,但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遭到了冷遇,被驱逐出了他所称的社会首要原则的范畴之外,并为基于制度性正义的合法期望的观念所取代。在罗尔斯看来,由反映这些合法期望的两个正义原则而非原本主导性的应得原则所规制的社会基本结构才是公平正义的。然而,他的这一跳跃不免太过冒险,在理论上至少导致了三个不对称之处,即应得的价值判断在否定性和肯定性方面的不对称,应得的道德情操在反应态度和合法期望之间的不对称,以及应得的适用范围在分配正义领域和惩罚正义领域上的不对称。而倘若他坚持一种多元主义的立场并继续保留应得观念,这些不对称之处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214.
王鑫 《学海》2022,(2):13-21
分配制度是社会制度在分配领域的集中反映,反过来会影响社会制度的稳固和变革。中国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在于毛泽东思想中奠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纠偏及发展、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完善的历程中,经历了三次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按劳分配到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再到人民共享的按劳分配。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配正义,需要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本位,协调好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原则,并通过合理化的按劳分配制度设计来实现。  相似文献   
215.
216.
一、公平、平等、正义学术界一般认为,公平是指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其应承担的责任,得到其应得的利益。从历时过程来看,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但是,什么是应得、根据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应得,乃是问题的关键,而对这个关键问题却存有许多争议。人或事既有差异也有同一,因此处理人或事时,有时按照差异的标准区别对待是公平的,有时则按照同一的标准一视同仁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217.
人类的法治发展史过程,也就是不义的法律退场和正义的法律入场的过程,正义是法律的运行轨迹和价值导向。在时间里,法律是公正的,一切不义行为在法律面前不仅是不道德的,也是不明智的。法律达到公正也是一个过程,是在与不公正的坚决斗争中逐渐实现的,公民不仅有拒绝遵守恶法的权利,也有拒绝遵守恶法的义务,司法审判也不能以恶法作为依据。法律最终实现正义,法治是依法之治和良法之治的最佳结合,法治是一种优良的生活方式和善治,每个公民以良好的法律心态依据良法堂堂正正做人,在法律正义的发展历程上留下光明的印记。  相似文献   
218.
周斌 《哲学研究》2012,(9):59-63
伦理正义问题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的核心议题。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理念设计中,伦理正义作为政治伦理化的基本内涵而存在,并以古代法律为载体显示出价值导向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领域,儒家正义是中国传统正义理论的基本形态。将伦理正义作为分析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基本概念,必须确切表述伦理正义在儒家文化语境中的基本特质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19.
余龙进  王秀华 《哲学研究》2012,(11):109-112
<正>一个国家(或政府)得以存在的基本理由是与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分不开的。但是,国家应当是作为正义的维护者还是作为正义的给予者,对此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不同的认识,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国家观。本文以罗尔斯与诺齐克为例,尝试对这两种国家观加以梳理。1.正义的给予:罗尔斯的正义观与国家观罗尔斯以对正义的考察和对社会制度的正义性考  相似文献   
220.
尹才祥 《学海》2012,(5):171-174
如何面对与处理环境危机,探讨环境恶化根源,哈维基于“历史一地理唯物主义”方法,以“空间生产”为视角,分析社会、环境和正义的关系,指出侵害环境正义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积累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阐明实现环境正义的路径在于生产方式的替代、社会正义的复苏和寻求新的革命主体.哈维的环境正义思想体现出差异性、过程性和对快速城市化发展地区居民、边缘性和被忽视的族群的特有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