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7篇
  7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41.
本文尝试从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的伦理体系入手,初步建构印顺佛化道德概念在人间佛教的不同维度中所形成的完整的逻辑体系,包括纵向的差序层级、横向的规范原则及其佛化伦理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印顺以众生性、人性和佛性的不同区分出人间佛教伦理道德的境界序列,又以现代中国社会的现实为背景提出佛陀人间化的伦理前提、智慈合一的实践理念、集团生活的时代倾向与救世之仁的实践意义作为人间佛教伦理观的原则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家、出家两种殊途同归的佛化道德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2.
现在采用返回抑制范式所进行的空间非信息线索作用的研究,大多以非线索化位置反应时为参照,发现线索化位置的反应先易化后抑制。后者即返回抑制。本研究采用在返回抑制范式上增设中性线索化条件的方法,发现当靶子可以出现的位置为四个时,相对于中性线索化条件,非线索化位置反应快。这种非线索化位置的易化作用是独立存在的,它能使生物体尽快地对出现在多个非线索化位置的靶子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143.
蔡昱 《道德与文明》2021,(4):129-141
"思维与实践如何联接"是西方理性主义伦理学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对康德道德哲学的分析揭示出了它在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上的问题,并且表明"超越生存性恐惧"是联接思维与实践,即使得道德得以现实化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之问题式是"道德如何现实化",它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以其彻底的实践哲学超越了康德而使道德走出了纯粹的思维性,他着重讨论了与"道德现实化的外在条件"相关的问题.从生存性恐惧出发来继承与发展此问题式,将研究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相关的领域,这是解决当代道德困境的有效路径.同时,在此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从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生存性恐惧出发的道德教育,才是摆脱了道德说教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4.
释演觉 《法音》2020,(12):9-17
<正>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第九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5.
《庄子》《易传》皆是以宇宙大化论为支撑的先秦学术经典。《庄子》《易传》都认为,人类生活在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中,天地宇宙既是人类自我超越的根据,又是现世生命存在的敞开之域。在宇宙大化之中,庄子着眼于生命个体的自由存在,希望以大化的自由诠释生命的自由,并将生命安顿于天地大化中,突出的是人的自然、自在和自由;《易传》的作者则以天地秩序重塑世间秩序,以天地之德揭橥人性之善,以人心为天地之心,挺立起人的道德主体性,突出的是人的价值、道义和义务。自由与道德皆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维度,《庄》《易》对人生价值的不同诉求正好体现了"自由"与"道德"之间的理论张力,但这种理论张力乃以近乎一致的大化宇宙论为超越根据,因此这种张力终究是一种互补,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互补不仅是理论的,更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46.
阻碍条件性恐惧记忆消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个体经历严重应激后形成的一种焦虑障碍,对其治疗的关键是消退由创伤应激导致的条件性恐惧记忆,但目前最有效的暴露疗法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抑制患者恐惧记忆的表达.对条件性恐惧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情绪性增强效应、恐惧记忆二级条件化与再巩固、内侧前额叶皮层功能不足等均能够阻碍条件性恐惧记忆的消退.针对这几个方面可以探索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147.
卢兴 《中国哲学史》2012,(3):124-129
牟宗三将"实践"观念作为其对传统儒学诠释和阐发的核心内容,不仅着重揭示了"实践"在儒家哲学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而且将这一观念作为儒学超越康德哲学的重要标志。在牟氏自身所建构的哲学体系中,"道德实践"赋予"本心"活动性内涵,确证了"智的直觉"必然呈现。从儒家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来看,牟宗三哲学继承并发挥了传统儒家思想中道德实践观念的"超越向度",而对"现实向度"重视不足,因此造成了其实践观念的思辨化倾向。从儒学学术形态的现代演进来看,牟宗三哲学的理论旨趣、思想资源和话语方式都不同于传统儒学,这种对于"实践"观念思辨化的理解方式有其深刻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48.
陈永涛 《天风》2018,(10):33-33
如前所述,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基督教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以使在中国的基督教于形式与内容上都能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这是基督教中国化努力的核心和根本。另一方面,一个真正的中国基督教可以像中国的佛教那样,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能更新中国文化,使其焕发生机,充满活力。因此,在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既不是单纯的求同,也不是单纯的求异。  相似文献   
149.
基于组织的自尊(OBSE)是组织情境下个人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评价, 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在回顾最近研究的基础上, 总结了基于组织的自尊的情境化测量与结构。在整合现有相关研究和理论的基础上, 构建了基于组织的自尊情境化研究的法理性框架。针对国内外基于组织的自尊研究的差异, 结合中国情境的特殊性, 对“基于组织的自尊”概念在中国情境下语义差异、语义等值和情境适用性进行了讨论。最后, 对基于组织的自尊未来的情境化研究以及在中国情境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0.
本文在总结集体行动参与者主导形象变迁的基础上,针对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社会事实,指出了经济利益重构和经济利益博弈是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地形的一个重要结构性因素,并提出:在三个不同的时期,围绕特定稀缺资源的争夺,构成了解释过去三十年间三次集体行动浪潮参与者主导形象变迁的一个根本机制.在提出一个扩展了的时间框架之后,作者探讨了这三次集体行动浪潮更迭所揭示的三大趋势--世俗化、基层化和暴力化,并结合"历史-文化的"视角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构性现实,对中国集体行动场域的未来图景,在宏观层面上做了一个初步的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