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3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238篇 |
专业分类
8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李宇辉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4,35(9A):82-84
人体器官移植为20世纪生物工程领域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人体器官移植国,然而近年来非法器官移植现象日益增多,我国现行法规对人体器官移植犯罪惩处力度不够。器官移植应依法进行,为了给我国人体器官移植犯罪科学立法提供借鉴,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俄罗斯器官移植犯罪直接入刑法,我国器官移植犯罪为间接入刑,规定不完善,配套法律缺失,附加民事责任不具体,没有对被害人的赔偿条款。建议我国刑法设置非法器官移植犯罪,并附加具体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3.
近期的研究发现,个体的反应抑制能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研究者多采用双盲随机对照实验设计,训练的对象包括儿童、成人和特殊群体,研究者通过Go/Nogo、Stop-signal等任务进行为期1周至3周,45至7200试次不等的抑制控制能力训练,并结合行为、脑电以及脑成像等技术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发现,接受了抑制控制训练的个体其抑制能力得到提升,并伴随脑神经活动的变化。另外,研究者发现,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效果还可以迁移至个体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但是,也有些研究并未发现抑制控制训练的效果。训练任务的设置,评估任务的选择以及被试反应策略的差异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训练的效果。抑制控制训练引发行为与大脑活动的变化可能是由于训练导致了个体建立了自上而下有意识的抑制控制模式和自下而上的自动抑制模式。反应抑制和冲突抑制可塑性的比较,儿童与老年人抑制功能的训练以及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将成为该领域日后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4.
我国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对于炎症性肠病尤其是难治病例的治疗有效,故本文对既往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干细胞移植对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5.
心理学中脑电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通常是指头皮记录到的与大脑对刺激反应相关的电位变化信息。ERP成分分析法是脑电在心理学中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成分分析法一般认为ERP是由具有不同心理功能含义的ERP成分叠加构成,通过分析各成分的差异可以阐明心理认知活动上的异同。因此。精确提取ERP成分是ERP成分分析法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学术界ERP成分的定义至今仍是见仁见智,不同学者往往有着不同的定义,意见难以统一,所以对成分的提取仍是倍受争议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6.
胸腔闭式引流术及胸膜腔穿刺术是胸外科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部分患者可发生胸膜反应,轻者影响操作的顺利进行,重者可导致休克,更甚者危及患者的生命[1]。作者自1999年1月至2006年4月曾收治气胸及胸腔积液患者156例,均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相似文献
107.
108.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3)
单纯胰腺移植作为一种治疗尚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1型糖尿病的方法尚未在临床上普及,目前它还面临着众多的制约因素,导致其发展非常缓慢,就临床单纯胰腺移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思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计算机进行心理实验计时的技术实现方法。这种方法的技术关键是 :1利用计算机内部计数 /计时器实现精确计时 ;2利用键盘硬中断技术实现反应的实时采集。此方案简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10.
叶苓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8,19(6):288-290
生物细胞在受到各种有害因素刺激后,会发生一种应激反应,其间细胞内的正常蛋白质合成受抑,而合成一些新的蛋白质,这种现象及所合成的蛋白质被称之为热休克反应和热休克蛋白。研究发现,热休克反应是生物细胞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反应,并广泛存在于从原核到真核生物的生物体内。对人类而言,其功能是多样的,利弊共存,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