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64篇
  8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采用自编的组织心理所有权、基于组织的自尊和积极组织行为等有效量表调查45家生产型企业共2566名员工,以检测组织心理所有权、基于组织的自尊对积极组织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组织心理所有权、基于组织的自尊和积极组织行为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组织心理所有权、基于组织的自尊对积极组织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基于组织的自尊在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积极组织行为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尤其是对组织及个人声誉或成就的心理所有权感对员工积极组织行为各个因素有显著正预测作用,基于组织的自尊在投入行为、主动行为和谋取人际和谐行为上影响效应更为显著。这意味着增强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感,培育员工主人翁意识和组织归属感,重视基于组织的自尊,提升员工的组织价值感和自豪感等措施有利于提升企业组织和个体绩效。  相似文献   
32.
采用问卷法对658名具有社交网站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的关系、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以及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使用能显著正向地预测大学生社交网站依赖;(2)积极自我呈现在社交网站使用与依赖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积极自我呈现的中介作用受到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高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大学生,低关系型自我构念大学生的社交网站使用更多地通过积极自我呈现影响其社交网站依赖。  相似文献   
33.
他人的注视线索可诱导观察者将注意自动地转移到该线索所指示的方向上去(注视追随), 但仍不清楚注视方向的知觉在注视追随中起到何种作用。本研究结合注视适应和注视线索提示范式发现:知觉到的注视线索角度越大, 其线索提示效应越强; 知觉适应后被试判断注视方向的准确性下降, 注视线索引起的注意转移量显著减少。可见, 对注视方向的知觉能直接影响注视追随行为, 而注视方向抽取受到刺激显著性(注视角度)和知觉适应等因素的调节。这提示:在意识状态下, 注视知觉与注视追随存在直接联系, 即可能存在从注视知觉系统到注意转移系统的皮层加工通路; 注视追随并非纯粹的反射式加工, 它受自上而下知觉经验的调节。  相似文献   
34.
西方志愿者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  石伟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653-1659
志愿者行为是在组织背景下, 个体经过深思熟虑之后, 自愿对主动寻求帮助的对象实施的一种长期且无偿的帮助行为; 其形成和发展可以用功能理论、特质理论和多因素模型来解释。志愿者行为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志愿功能量表、志愿精神问卷和志愿者行为问卷。研究者对人口统计学特征、人格变量、动机变量及组织因素等志愿者行为的前因变量及志愿者身心健康、社会收益等志愿者行为的结果变量的探讨比较深入, 但在概念明晰、理论整合、测量工具、取样探索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环形模型:整合人格研究的一种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形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具有系统有序的相关模式的一组变量的取向,它可作为研究思路、形成待检验的理论假设、分析方法、检验其他结构的法则网络系统,具有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数学属性,是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工具。人际环形模型对于人际特质结构的探讨,对人际相关心理结构的检验,以及对于人际行为的描述和预测,都有其独特的效力,是以五因素人格特质模型为代表的因素模型的一个重要互补且兼容的模型。本文就人际环形模型的理论与实践背景加以介绍,并用人际形容词量表(IAS-R)的实证数据来演示环形模型的分析和检验过程,从而对环形模型的数学属性及其分析检验方式加以阐释。最后论述了该模型对于传统人际评价的理解以及本土人格与社会心理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正##3月18日,广东省民宗委在广州举行宗教界"建设和谐宗教,服务广州亚运"系列活动动员大会。全省21个地级市与顺德区民族宗教部门负责人,全省性宗教团体负责人、宗教界代  相似文献   
37.
特质性与情境性调节定向匹配效应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玲  林晖芸  逄晓鸣 《心理学报》2011,43(5):553-560
研究试图探讨基于不同性质的调节定向(特质性调节定向和情境性调节定向)而达成的匹配所导致的效应是否一致。实验一、二均采用2(调节定向:促进、防御)×2(信息框架:积极、消极)被试间设计, 分别考察了两种匹配对信息说服效果(包括信息价值评价、情绪强度、行为意向3项指标)的影响。MANOVA检验表明, 实验一中信息价值评价、情绪强度2项指标上的交互作用显著, 实验二中信息价值评价、情绪强度和行为意向3项指标上的交互作用显著; 这表明, 基于两种不同性质的调节定向所达成的匹配在对信息价值评价和情绪强度的影响上具有一致的效应, 但在对行为意向的影响上具有不一致的效应。这一结果对于理解两种不同性质的调节定向之间的差异以及基于两者而达成的两种调节匹配之间的差异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相比老年医学和老年社会学对老年问题的重视,伦理学对“老去”的伦理意义关注得还不够。与将老去界定为衰老的一种客体化思路相对照,存在一种看待老去的内部的伦理视角。在应对年老带来的规范性困境的问题上,儒家提出以“学”与“孝”的方式来加以应对,这些应对方式在当下中国社会的实践中体现出新的形式。它提供了一种理解老年的伦理视角,根据这一视角,人是一个有待完成的存在者,老年可能通向伦理生活的成熟阶段。与西方文化将尊严奠基于自主性的理解不同,儒家伦理从地位尊严和成就尊严两个方面对何谓“有尊严地老去”给出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39.
牟成文 《哲学研究》2021,(11):24-32
马克思制度哲学至今仍处于遮蔽中的状况必然影响我们对马克思理论的整体性理解。事实上,马克思制度哲学有其自身的发展理路和内在逻辑:马克思法哲学为马克思制度哲学提供阐释定向,科学社会主义为马克思制度哲学提供基本图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马克思法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出发来把握马克思制度哲学的整体脉络。马克思在确立制度哲学的过程中紧紧抓住"绝大多数人"这一关键,其基本要旨就在于要在未来新型国家制度的建构中充分展现"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并实现人的根本解放。这就决定了马克思制度哲学之最突出的理论特质就是"人民性"。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及内部的认知加工过程。采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问卷法调查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归因和择业焦虑。结果发现:(1)生涯适应力既能直接负向预测择业焦虑,又能通过积极事件归因方式、及注意偏向和积极事件归因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择业焦虑。(2)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中受到消极事件归因方式的调节作用:只有消极事件积极归因时,生涯适应力才会影响择业焦虑。研究结果揭示了择业焦虑的内部作用过程,丰富了生涯适应力通过注意偏向和积极事件归因方式影响择业焦虑的解释视角,为通过归因和注意偏向的调整缓解不同生涯适应力个体择业焦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