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7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98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评发生认识论的"反省抽象"范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04,27(3):514-518
论文分析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反省抽象”范畴的发展脉络、主要内涵及其与某些相关概念(如概括化、平衡化、矛盾与否定的构造、意识化与觉知等)的联系。作者认为:反省抽象不仅体现皮亚杰的独创性.而且也是发生认识沦中最为核心和最为重要的概念。它合理地解释了知识创新的源泉,使发生认识论的逻辑一数学范畴研究及认知发展一般规律的研究奠基于科学认识论之上。作者主张应准确继承皮亚杰的学术遗产,深化对认知发展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92.
中小学生对父母管教信息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反应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俊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03,35(3):370-378
运用情境模拟的方法,对中小学生对父母管教信息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反应倾向进行了研究。被试是616名中小学生。结果表明:(1)小学中年级以上学生对家长管教信息的情绪有较准确的认知;(2)不同管教信息的教育效能有优劣之分:诱导教诲最能引起被试的正面反应,其次是困扰担忧,伤心失望能引起部分学生的顺从反应,愤怒批评易引起子女的消极情绪和对抗行为。(3)父亲发出的管教信息比母亲更具权威性,更易引起子女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行为倾向。(4)学生对家长管教信息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小学生比中学生更易接受、顺从家长管教,女生比男生易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与服从行为。(5)被试的认知评价与其情绪反应、行为倾向有较高的一致性。学生对父母管教信息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管教信息的认知。如果学生的认知较为积极,更易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93.
支撑—活动观、社会共享认知观以及实践共同体观是当前情境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迁移观点。这些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情境特性对迁移的影响,并主张在常规的学校教育中突出情境、尤其是社会文化与社会实践情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高清海 《学海》2001,(2):25-29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过了"信仰理性"、"认知理性"的支配阶段后,将进入一个"人性自主一反思理性"的时代.在已往的历史中,理性并没有真正握有自主权,它更多地充当了一种工具化的角色.信仰理性是"本性在外"的理解方式,理智理性是"本性对外"的理解方式,二者均未达到人性的自主.反思理性作为理性的自我反省,是向生成自身的那个人性根基的回归.理性的"天然合法性"的根据即在理性自身.反思理性使"理性自洁"的功能得以发挥,它一定能够解决理性自身造成的问题."反思理性"将成为新世纪人类文明的主导理性.  相似文献   
95.
六十四卦如何由八卦重叠而成,思想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本文立足“重”与“错”的同异,探讨其成卦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天地万物变化的联系。孔颖达以相错解释相重,在忽略二者矛盾的前提下进行推论。邵雍立足一分为二发明相错,”重”在他是指天圆地方的天道运动,而与重卦无关。以为邵雍言先天方位的八卦相错是讲重卦的观点缺乏根据。胡宏从太极——天道的运动说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关系。利用“重道”去解释“重卦”,揭示了六十四卦生成的不同机理。朱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按照太极生万物模式的需要发挥邵雍的理论,反映了邵雍以后易学的发展。来知德批评了邵雍、朱熹对相错与相重的混淆,但又不是胡宏的一“重”到底.而是重与错双方相互补充发明,合力生成六十四卦。尽管哲学家们对”重”与“错”的方法的把握和定位不尽相同,但易卦的生成应当是天道运动规律的概括和表现则是他们的基本的共识。  相似文献   
96.
本研究用认知操作的部分内容,探索了儿童在认知操作活动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对认知操作的影响。研究发现:随年龄的增长,初步思考时间除复杂任务外,在其余的操作任务中变化不稳定,停顿与悔步次数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但操作任务越复杂,停顿与悔步的次数就越多;在简单积木操作中,短时注视次数逐渐增加,在复杂积木操作中也有增长的趋势,而长时注意次数变化较大;在拼图操作任务中,速度变化较大,在简单与复杂积木操作任务中,速度有下降的趋势,但到了9岁以后,速度下降不快,操作任务越复杂,总反应时就越长,速度越慢。被试操作的准确性越来越好,但任务越复杂,准确性越差;自我监控的计划性和监视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认知操作的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
五、六年级小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面积、线段、集合和数线的表征方式为试题,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情况作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能够掌握分数所代表的部分和整体的意义,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分数所代表的测量的意义和等值分数的概念。六年级学生的等值分数的概念较五年级学生有显著的发展。研究结果对我们考察和思考目前的小学分数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用实验验证短时距守恒性的存在,并考察不同年龄的儿童在短时距守恒性判断上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本研究提出了衡量儿童短时距守恒性判断发展水平的参照指示。结果显示:(1)儿童在短时距时间守恒性判断上有年龄特征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连续发展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儿童短时距守恒有三个发展水平,5-8岁为第一水平,9-10岁为第二水平,11-12岁为第三水平,各水平儿童使用的策略不同。(2)各组儿童所采用的认知策略随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不断进步,在时距守恒中各认知策略出现的顺序为:恒等性——同时性——互补性——逻辑性。(3)儿童时间守恒能力的发展和完善要迟于、难于空间守恒能力。  相似文献   
99.
自控摄入小剂量酒精影响熟练驾驶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个小样本受试者内设计实验,受试者在实验允许的酒精剂量范围内自由选择摄入量。实验安排饮酒前,酒后30分钟、110分钟和170分钟四个测试阶段,分别检验受试者在模拟驾驶和实际驾驶两项任务中的认知行为。酒后30分钟实际驾驶的技能与其他三个测试期相比存在有意义的差别显著性;模拟测试任务中酒后对红、黄两种信号灯的认知反应时之间呈现显著性差别,酒后110分钟对黄色信号灯的反应明显延迟。研究提示:受试对酒精感受性的估计是不可靠的,小剂量酒精也能对驾驶行为构成伤害。  相似文献   
100.
FOK判断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大为  韩凯 《心理科学》1999,22(2):156-159
1引言FOK(FeelingofKnowing)判断是元记忆监测性判断中最重要的形式,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目前研究得最多的一种监测性判断。FOK判断的经典定义是:相信某信息能从记忆中提取出来,但现在又提取不出来,此状态即为FOK。对FOK的现代研究始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