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5篇
  免费   351篇
  国内免费   73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结构与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玉浩  龙君伟 《心理学报》2008,40(3):350-357
通过对52名员工访谈和217名员工的开放式问卷调查,经专家讨论,编制了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员工知识分享行为问卷。对407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分析表明:员工知识分享行为是三因素结构,即分享质量、协同精神和躬行表现。为了进一步验证员工知识分享行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对428份有效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了三维结构模型的合理性,说明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编制的员工知识分享行为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992.
段锦云  魏秋江 《心理学报》2012,44(7):972-985
作为一种组织促进性行为, 员工建言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组织的作用日益显著。学界从多角度探讨了建言的发生机制, 然而从认知的视角的研究则较为缺乏。本研究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 构建了建言效能感结构(研究一), 并探索了建言效能感在建言行为发生中的作用(研究二)。研究一从长三角地区企业的26名基层员工中提取建言效能感关键事件, 编制初始问卷, 通过对188个样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对另188个样本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探索并验证了建言效能感的结构及其量表; 研究二通过对401份“员工-上级”配对样本的问卷研究显示, 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建言行为有着正向影响, 且建言效能感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 工作可得性缓冲调节建言效能感与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由于静息心率易测性, 对静息心率的研究成为研究攻击和犯罪行为生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发现低静息心率与多种反社会行为存有关, 无论是动物研究, 人类研究还是跨文化的研究都表明了这种关系的存在。但元分析的结果表明低静息心率与反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效应量只是中等水平。同时, 社会经济因素和人格因素对低静息心率与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影响。低静息心率可能与低恐惧或低唤醒的特质、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减弱、大脑右半球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4.
自我面孔识别成为近年来面孔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自我面孔识别的速度优势、文化差异和正性自我偏见是自我面孔识别的三个主要特征, 影响自我面孔识别的因素主要有加工背景和其他自我相关的信息。此外, 自我面孔的注意性质存在优先加工和难以移除的争论。未来的研究除了需要揭示外显任务中自我面孔识别速度优势的机制、内隐积极联想在脑内如何实现以及自我面孔的注意性质是否是特殊的等问题之外, 还应该深入探讨其他因素影响自我面孔识别的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5.
高雯  杨丽珠  李晓溪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51-1662
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模型的提出源于健康行为社会认知模型的发展和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在HAPA中, 健康行为变化被视为一个包括行为产生、保持和恢复在内的连续过程; 结果预期、危险感知、三种自我效能感和两类计划被用来解释意图的形成及其向行动的转化; 两个阶段的划分有助于区分三类干预对象, 建议实施菜单式干预。HAPA模型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 也引发了有关模型实质的争论。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旨在考察更多的自我调节变量、检验因果模型, 在健康行为的多个领域开展应用和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996.
邢采  张希  牛建林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679-1689
男女比例协调本是自然进化的规律。可在我国,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日趋严重, 深入理解这一现象对社会产生何种影响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进化心理学和社会人口学这两个领域近年来分别开展了一系列与此问题相关的研究, 从性选择、择偶、婚姻、亲本投资、暴力行为和经济行为六个方面全面研究人口性别比例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发展行为遗传学是发展心理学与行为遗传学的交叉学科, 旨在探明遗传与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发展是否存在影响, 如何产生影响, 以及该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是否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问题。该学科与行为遗传学在研究对象、设计和内容等方面存在不同; 开展发展行为遗传学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测量法和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 未来研究应拓宽和深化候选基因与行为关联性的考察, 并着力探析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8.
有关情绪与记忆的研究发现, 老年人经常表现出积极效应, 即对积极刺激的记忆比对消极刺激的记忆更好。从动机层面来讲,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倾向于进行情绪调节。在记忆任务中, 这种情绪调节的动机使得老年人具有表现出积极效应的倾向, 但这种倾向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情绪调节对记忆的影响可以通过注意选择、加工资源分配、情绪抑制、认知再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细分年龄段考察情绪的各维度如何影响老年人记忆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999.
蒲清平  朱丽萍 《心理科学》2012,35(5):1185-1189
以52名大学生为被试,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设定施恩与受恩的情形,考察个体是否会“知恩图报”。结果发现:受恩的被试具有一定的感恩意识,但比较薄弱;感恩情绪总体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过程,并且随着报恩行为的发生,个体的这种正性情绪会相对增强;受恩被试具有明显的感恩回报行为,但回报值低于所接受的恩惠值。说明“知恩图报”是以保护自身利益为前提的有限回馈,其实质很可能是基于亏欠而产生的一种偿还义务。  相似文献   
1000.
李明  凌文辁 《心理科学》2012,35(6):1459-1465
通过对我国26个省市企事业单位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了CPM领导行为模式对员工利他行为和工作投入的影响途径。采用潜变量路径分析的方法,对两个阶段的模型进行检验和比较,结果表明:(1)C因素和M因素通过信任上司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利他行为和工作投入,而P因素则通过信任上司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它们产生影响。(2)信任上司通过情感承诺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工作投入,通过情感承诺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员工的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