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78篇
  56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概括起来就是“九个必须”,其中“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重要一条。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重要论断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采用自编积极职业心态问卷、情绪智力问卷及工作满意度问卷,对来自广东、湖北、湖南、陕西和广西五省的20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探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职业心态与其情绪智力、工作成效类变量(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的积极职业心态与情绪智力、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中小学教师的情绪智力对其积极职业心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中小学教师的积极职业心态在情绪智力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工作绩效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总而言之,中小学教师的情绪智力通过其积极职业心态对工作成效类变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3.
《法音》2021,(1):27-27
本刊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委涉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20年12月10日,青海省佛教协会举办以"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主题的全省第四届佛教论坛。省佛教协会理事以上人员和各市州佛协会长、秘书长,省垣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部分寺院僧人代表共180余人参加论坛。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全柏音应邀参加论坛并致辞。  相似文献   
64.
董天天  徐璐璐  贺雯 《心理学报》2023,(8):1344-1357
以往关于元刻板印象的研究集中于消极视角,而对积极元刻板印象如何影响认知加工缺乏相应探讨。本研究采用N-back任务,选取农村大学生为被试,通过3个实验考察积极元刻板印象激活对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工作记忆高难度任务(2-back)中,积极元刻板印象激活会导致更低的正确率,趋近动机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起调节作用,即积极元刻板印象激活会通过增加趋近动机,降低高难度任务的正确率,且这一效应仅存在于高核心自我评价者中。本研究将积极元刻板印象窒息效应拓展到认知加工领域,并且揭示了窒息效应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5.
<正>党的二十大要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  相似文献   
66.
中国穆斯林尽管存在民族和地域等方面的差异,但伊斯兰教信仰体系的完整延续是一致的,在归属感上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是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一、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提出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就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出“四个必须”: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这是首次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67.
张新鹰 《中国宗教》2022,(10):40-41
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用“九个必须”凝炼地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必须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是“九个必须”之一。“宗教关系”的概念正式见于中央文件,可以追溯到2006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68.
积极心理学的繁荣与演变——阴阳辩证哲理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萍 《心理学探新》2019,(5):406-410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适应社会生活中的积极特质、积极主观体验以及实现积极自我和成长的适应性认知和行为的科学。由Seligman(1998)兴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经过十年繁荣,在三个研究支柱的基础上增加第四个支柱积极的关系。由于积极心理学拒绝消极作为其中的范畴,Wong(2011)掀起积极心理学第二次浪潮,转向研究积极-消极的共生关系。并且,引用中国哲学思想,把阴阳之间的辩证互动原则作为积极心理学第二次浪潮的基础,研究积极和消极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人类美好幸福生活和繁荣。  相似文献   
69.
基于内隐追随理论,探索了领导者的积极追随原型(PFP)与追随者的积极追随特质(PFT)之间的匹配程度如何影响辱虐管理。对194份上下级配对数据进行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1)相较于非匹配情形,领导者在"PFP—PFT匹配"情形下更少辱虐追随者;(2)与"PFP低—PFT低"相比,"PFP高—PFT高"情形下辱虐管理程度更低;(3)在非匹配情况下,与"PFP高—PFT低"相比,领导者在"PFP低—PFT高"时对追随者有更少的辱虐管理。以上结论能够为组织预防或减少辱虐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0.
积极共情指个体对他人积极情绪状态的理解和间接分享过程。虽然它与消极共情在产生过程中都依赖于镜像神经系统和心理理论系统的活动, 但是两者在产生难度上不同。对于积极共情情感如何在大脑中表征的, 不同的研究者观点各异:一些认为与消极共情一致, 都集中在脑岛及其相关脑区; 而另一些则认为是大脑的愉悦系统。关于积极共情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共情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方面。今后需要进一步了解积极共情在产生机制和情感表征上的特点, 拓展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展开对特质积极共情神经基础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