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42篇
  6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410名农村留守儿童(双亲外出和单亲外出)和非留守儿童为被试,考察了日常烦恼这一危险因素与儿童抑郁、反社会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日常积极事件在其中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儿童经历的日常烦恼越多,其抑郁和反社会行为水平越高。日常积极事件表现出了对儿童抑郁和反社会行为的改善效应,但是因儿童留守类别的不同而不同:日常积极事件对单亲外出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抑郁的改善效应较强,对双亲外出儿童反社会行为的改善效应较强。此外,日常积极事件还可以有效抵抗日常烦恼对儿童反社会行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22.
<正>【本刊讯】(记者马利强敏俊卿)中国朝觐工作团坚决贯彻中央领导重要批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内有关部门确定的各项安排和部署,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和地方带队干部,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科学施策,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实现了中央领导提出的确保政治安  相似文献   
223.
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文献分析和参考国内外相关测量工具的基础上,编制了包含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希望等4个因子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信度和效度验证的结果显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也支持了心理资本这一高阶因子的合理性。研究还发现,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子成分与自尊、内控性、情感平衡以及焦虑、抑郁、偏执、人际敏感等心理健康指标有显著的相关,回归分析的结果也显示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24.
针对一例高一新生入学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心理咨询,运用贝克雷米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识别负性认知模式,错误观点,认识新的环境、接纳自己,并给予及时强化,使其学会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重建自信,恢复积极的生活方式,尽快融入新的环境中。并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相似文献   
225.
生命意义心理学理论取向与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命意义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经由存在主义心理学取向、人格与动机取向,到相对主义观点,再到积极心理学取向,生命意义的心理学研究逐渐摆脱"哲学风格",从而完成了其"心理学化"的历程。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从生命意义感和生命意义源这两个研究维度出发,陆续开发了大量的测量工具。生命意义感和生命意义源测量的综合化成为近年来测量工具发展的趋势。生命意义的心理学研究在理论视角、测量内容与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26.
早期养育经验与母子依恋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凌 《心理科学》2005,28(3):699-701
运用沃特期-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的相关条目,评估81名寄宿制幼儿园幼儿与母亲的依恋水平,并用自编问卷回溯幼儿三岁前的养育经验及相关基本信息。结果显示:幼儿与母亲的依恋总体上都处于比较积极的状态;主要照料者非保姆的、母亲产后复工时间在三个月内的、母亲主观陪伴愿望强的、与母亲分离增多始于2岁半及以上的、母亲从未威胁抛弃的,母子依恋总分较高;女孩、主要照料者非保姆的、母亲主观陪伴愿望强的、与母亲分离增多始于2岁半及以上的、母亲从未威胁抛弃的,与母亲直接相关的依恋分数都较高;高年级及母亲从未威胁抛弃的,一般行为倾向上表现更为积极;断奶和母亲产后复工时间在三个月内的、母亲无暇或不能全心全意陪伴的、母亲从未威胁抛弃的,对陌生人的兴趣和接近性更强;而喂养方式、母亲实际陪伴孩子时间的多少、及早期与母亲的分离经验,未发现对各依恋指标的显著性影响。提示:早期养育中,母亲对孩子的主观感情倾向和相处质量,更有利于增进母子依恋及相关积极行为;了解孩子心理的阶段性发展特点也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7.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的趋势,应激与应对研究中亦体现着这种特点.从应激源、应对方式与过程以及应对后果(复原力)三方面,综合探讨了当前应激与应对研究领域内的新变化,认为应激与应对研究正处于积极的应对研究潮流中,并展望了对未来应激与应对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228.
以往关于职场排斥形成机制的研究, 主要是基于冲突-报复的视角, 验证了人际冲突对职场排斥具有稳定的预测作用, 而这个解释逻辑很可能对新员工并不适用。本文基于角色认同理论, 考察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对其职场排斥行为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多阶段收集的249对新员工上下级匹配问卷分析发现, 在控制了经典的冲突报复机制之后, 角色认同机制能够解释新员工的职场排斥行为。具体来说, 结果显示:(1)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负向影响其职场排斥行为; (2)工作疏离感在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与职场排斥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3)发展性反馈在新员工的角色社会化程度与工作疏离感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进一步, (4)发展性反馈调节了工作疏离感对角色社会化程度-职场排斥行为关系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不仅从理论上拓展了职场排斥行为的研究视角, 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 而且从角色认同的视角为组织管理新员工的职场排斥行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29.
张淼  吴迪  李明  凌懿白  张明  赵科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0):1787-1793
主动控制感指预计动作和实际感觉反馈匹配会产生一种控制自己动作、作用于环境的主观体验, 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主动控制感的测量方式, 尤其是主动动作的时间压缩效应这一内隐手段; 并从主观意识、动作的发生方式和动作结果特征三个方面探讨主动控制感的影响因素。基于动作的比较器模型, 解释主动控制感的产生原因; 并提供了主动控制感的认知神经脑机制的证据, 强调额叶和顶叶在主动控制感中的作用。未来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外显与内隐测量的一致性, 特殊群体以及主动控制感的脑网络研究。  相似文献   
230.
王祯  杨丽娴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7):1264-1271
刻板印象提升指个体意识到外群体具有消极刻板印象, 而产生与受诋毁的外群体向下的社会比较, 以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和动机, 进而提高表现; 刻板印象促进是积极刻板印象被激活后的积极结果, 指当个体处在他们的积极刻板印象身份被激活的情境中, 表现上升的一种现象。在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概念论述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调节变量和结果影响这两种联系, 并从相关概念、被试要求和心理机制这三方面论述了这两者的区别。最后, 指出未来研究应加强对二者的关注, 消除其在概念上的混淆, 开展相关心理与神经机制的研究, 以及结合刻板印象阻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