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25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非言语五因素人格问卷(FF-NPQ)由Paunonen等人于2001年开发,用于测查人格五因素。它是一种半投射式人格测验,由60幅黑白图片组成,被试用7点李克特量表评价图中中心人物的行为。FF-NPQ多用于跨文化研究,也可用于文盲、老人或有语言、阅读障碍人群的人格研究。多个国家研究表明,FF-NPQ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多个言语式五因素人格问卷的会聚效度及对行为的预测效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在中国,该测验尚未使用,建议引进并根据使用情况修订。  相似文献   
912.
李庆安 《心理科学》2016,39(2):497-511
以邓小平等29位中外杰出人物为研究对象,以他们的32本传记为编码材料,以《论语管理素质编码手册》为工具,针对中外杰出人物儒家心理资产和债务的结构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外杰出人物的儒家心理资产结构中,明、语、功、友、劳、政和变的品质为七种关键品质;在中外杰出人物儒家心理债务的结构中,恶见、疑、瞋、慢、痴和贪的品质为六种核心品质。前者与道家智慧存在神秘的对应关系,后者与佛家智慧存在神秘的对应关系。基于该系列研究,修正了西方心理学家提出的人格五因素理论,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格理论——中国人格模型,提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机理论——关键需要理论。  相似文献   
913.
王歆睿  韩布新 《心理科学》2023,46(1):230-237
积极心理学提出三件好事(three good things,TGT)练习可有效减轻抑郁症状,提升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为检验基于微信社交平台的“三件好事”练习(TGT-SN)能否提升幸福感,本研究招募北京某高校研究生232名,自愿加入三个被试组(TGT-SN组133人,TGT组53人,对照组46人),体验、评估40天TGT前后及干预后一个月幸福感、抑郁水平、人际关系以及干预效果。研究发现抑郁得分持续改善,其他问卷得分无显著差异,但被试自评干预效果评估确认练习有积极作用。TGT练习效果有限,涉及方法有效性、样本量、参与者动机以及外部影响因素等,未来可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进一步研究以提高被试依从性及主动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914.
卢谢峰  唐源鸿  王孟成 《心理科学》2012,35(6):1453-1458
人格测验的参照情境效应是指,在一般人格测验的基础上,设置某种特定的参照情境,进而使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得以提高的现象。在过去十余年里,参照情境效应的考察重心从早期的效度证据搜集逐渐转向内部机理的探讨。研究者试图通过参照情境与效标的逻辑关联、参照情境的被试间变异及被试内变异来解释现象背后的测量学原理。在构念层面则提出“人格和角色认同层级模型”,以此说明参照情境效应的人格机制问题。然而,该主题的探索尚处于初始阶段,未来研究可从参照情境的操作范式、参照情境效应的调节机制等方面继续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915.
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岚  李资渝  张莉 《心理学探新》2001,21(1):38-42,53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其学科的独立性愈加明显,研究课题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且表现出所受当代心理学新理论影响的敏感性。在本文中,作者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来跟踪与评述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强调了中国文化作为教育心理学重要资源的意义,提倡了一种东西方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916.
育儿风格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近30年来国际有关育儿风格与儿童发展之关系的研究,包括育儿风格与儿童的学习成绩、社会能力、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及育儿风格与亲子关。在学校学习方面,研究发现权威型育儿风格与儿童和青少年更高的演绎推理能力、更强的优胜动机、较低的考试焦虑和使用更好的教室策略有关。在社会行为方面,权威型育儿风格与儿童延迟满足有关,儿父母高压、缺乏应答、高度心理控制这些因素与儿童的公然攻击行为有关。不当的育儿风格引起儿童的自恋人格障碍、多动症、A型行为、自尊、抑郁、自杀等。在亲子关系方面,权威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好。大量研究表明,权威型育儿风格是积极的、支持的、民土的、交流的、严格要求的和温暖的,接受儿童,控制儿童行为,允许儿童的心理自治。这种风格通过规则的、理由充分的双向交流,向儿童提供思想,也从儿童得到大量思想,这种育儿风格对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17.
老化过程中人格问题的研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化过程中的人格问题主要探索的是人格的稳定性及变化的范围和本质,其主要研究模式有特质模式、背景模式和发展阶段模式等。研究结果则因所用的研究模式和研究设计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918.
道德人格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继霞 《学海》2001,(6):189-192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理想道德人格.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当今中国的理想道德人格,强调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刻领会和实施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是我们进行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指南;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内容和自我教育则进一步说明了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真正形成不仅要求进行社会教化,而且也要求每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由此,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不仅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19.
我国当代优秀与一般女中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电芝  孙泽军 《心理科学》2001,24(3):315-318
本研究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600名优秀女中学生和400名一般女中学生进行了人格特征问卷调查。凋查结果表明:(1)人格特征是影响女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2)初中是人格发展的迅速时期。(3)优秀和一般女中学生人格特征的发展对居住区域体现出明显的依赖性,随居住条件的改善其人格发展越好。(4)父母的文化程度对优秀女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比对一般女中学生的影响更为显著。针对上述结果.本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优秀女中学生人格特征及发展一般女中学生优良人格特征的种种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920.
蔡华俭  符起俊  桑标  许静 《心理科学》2001,24(1):46-49,105
本研究采用凋查分析的方法,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问卷对创造性的公众观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公众认为高创造性者的特征主要涉及认知和人格两个方面。2.公众对高创造性者的特征的认识与专家的认识存在广泛一致,但在广度,深度和具体项目的重要性上存在不少差异。3.不同教育程度的公众对高创造性者的特征的认识总体差异显著.4.公众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对高创造性者的特征的认识的某些方面影响显著或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