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4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自1955年艾理斯提出理性情绪理论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期间理性情绪理论得到众多学的注意,许多学为理性情绪理论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论,该就理性情绪疗法对心理障碍的病因学解释做了总结并介绍了有关的争论热点,并阐明了理性情绪理论的最新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2.
朱剑利 《学海》2003,3(3):183-189
贝利亚曾经是苏联权倾一时的实力人物 ,斯大林去世以后他最有希望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但他的突然倒台给历史留下了许多空白和疑问。本文试图根据掌握的可靠材料 ,揭开关于“贝利亚神话”的真相 ,剖析“妖魔化”贝利亚的实质 ,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3.
关于"脑死亡"立法科学与伦理的纷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脑死亡的研究起步于 2 0世纪 80年代。1980年 ,学者李德祥提出脑死亡应是全脑死亡 ,从而克服了大脑死、脑干死等脑的部分死亡等同于脑死亡的缺陷[1] 。中国医学界开始讨论建立我国自己的脑死亡标准。 1997年在全国第七届卫生立法讲习班上 ,有 2 0多位国内的知名专家 ,联名提出关于脑死亡标准的立法问题。 1999年中华医学会组织了脑死亡标准 (草案 )专家研讨会 ,并提出了脑死亡诊断标准[2 ] 。同年 ,解放军总医院的人大代表李炎唐教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脑死亡及器官移植的立法提案 ,促使我国脑死亡立法的步伐越来越快。2 0 0 …  相似文献   
114.
过度治疗--医生难辞其咎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过度医疗是临床广泛存在的严重问题,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上述8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过度医疗问题外,我们选登了4位临床医生撰写的文章,他们着重从临床角度上论述过度医疗问题,供同道们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5.
核医学与科学假说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追溯科学发展史 ,无不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辩证规律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作用 ,证明了科学假说的决定性作用。科学假说是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智力活动手段 ,是形成新理论的桥梁。作为自然科学中独立的分支 ,核医学所应用的放射性核素极其微小 ,种类众多 ,也不能肉眼看到 ,而且还有很多是人类未能发现的。所以在把放射性核素应用于医学研究中常常用到假说探索求知的方法 ,形成科学理论。1 核医学发展中假说的形成过程核医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不同学派和不同观点中发展起来的。在核医学发展过程中 ,假说的形成经历了十分复杂的过程。概括…  相似文献   
116.
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因科学”这一创新的学科群概念来表征工程心理学、人因工程、工效学、人机交互等相近领域。尽管这些领域的研究角度不一样,但是它们分享共同的研究理念、对象以及目的。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AI)新技术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人因问题,而作为人因科学研究对象的人机关系呈现出从“人机交互”向“人智组队式合作”的跨时代演进。这些变化对人因科学研究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基于非智能技术的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和重点。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跨时代的演进,总结我们近5年所提出的一系列用于丰富人因科学研究范式的新概念模型和框架,其中包括人智协同认知系统、人智协同认知生态系统以及智能社会技术系统的模型和框架。本文进一步从人因科学研究范式取向的角度进一步提升这些概念模型和框架,提出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的三种新范式取向,分析相应的应用意义,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同时,针对智能时代人因科学研究重点的跨时代转移新特征,本文从“人智交互”“智能人机界面”“人智组队合作”三个方面展望了今后人因科学的研究重点,揭示出人因科学新研究范式取向对未来研究重点的作用。我们认为,人因科学的研...  相似文献   
117.
SCI是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科技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了其在地方医学院校中的应用、作用及忽视科研成果、学科和人才类型多样性的问题,导致了论文低质化和管理简单化的后果。特别是从地方医学院校建设发展的角度,探讨了SCI作为基础研究评价指标之一的合理性,作为科技成果多元化评价指标之一的可行性,作为人才分类评价指标之一的现实性,及其与学校建设发展关系的辩证性和科学性。为高校特别是地方医学院校科学合理地应用SCI进行科技评价和人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美学幻想录     
现在流行的"美感就是美"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无意义的命题."美学"的名称和学科远远没有获得科学的尊严,它恰如其分的名字应是"物美学".研究者两眼盯住"物",从"物"中发现美,才能避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样的谎言.  相似文献   
119.
大学的首要基础和人类生活 1402年,教皇卜尼法斯九世正式批准成立维尔茨堡大学,并赋予它一个重要的目标,这就是:“使人类幸福”。寥寥数词引发了许多不同的思想:首先是关于学生更基本的生活条件,该条件不只是指在罗马教皇的文件中明确地提到的维尔茨堡的好气氛,而且重要的是指合理分享  相似文献   
120.
《科学与无神论》2012,(3):66-F0004
该书与作者的《为什么我从牧师变为无神论者》、《基督教幻相及其消逝》构成三部曲,以令人惊异的强大力量批判了基督教信仰、宣告了基督教的终结。主要论述了基督教基本信条的荒谬性、剖析了圣经形成中近东神话的作用、揭示了上帝形象只是人的需要发展的反映,批判了基督教赎罪观等基本观点,指出科学与宗教不相容,科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