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师范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2,25(2):217-218
自我价值感(feeling of self-esteem)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I)的一种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它是一种稳定的人格倾向,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一种弥散性影响,与健康人格有密切关系。国外对自我价值感有不少研究,如Roseaberg(1965)编制了自我价值感量表,Pelham等人(1989)提出自我价值感是由个人在某些特殊领域或重要领域的自我评价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42.
国外反生产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反生产行为指从组织角度来看,员工有意违背所在组织合法利益的任何行为,这类行为对组织效能具有相当程度的破坏作用.文章对反生产行为的概念结构、前因变量和评价源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研究发现,反生产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是相关且相互独立的概念,多种情境变量和个体变量可以预测反生产行为的产生.最后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强调本土化、应用研究、功能性视角等三方面问题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43.
学者们对日常消费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较多,但对发生产品危机事件这种非日常消费情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探讨较少.论文对国外产品危机事件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产品危机事件、企业社会责任与归因、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评价、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危机反应等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44.
索涛  冯廷勇  罗俊龙  罗禹  李红 《心理学报》2012,44(8):1047-1057
结果的接近性是指对已发生事件的实际结果与在心理上的理想结果或期待结果之间差距的接近程度。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类老虎机赌博任务探讨了结果的接近性对正性结果评价的影响。(1)行为评定结果表明, 结果的接近性不同水平诱发了不同的情绪体验, “差一点输”的赢钱使被试更多感到庆幸, “最理想”的赢钱使被试感到高兴; 结果的接近性也影响了随后trial的反应时, 与“一般”的赢钱和“最理想”的赢钱相比, “差一点输的”赢钱后的下一个trial中被试的反应时明显变长。(2)脑电结果表明, 结果的接近性不同水平诱发了不同的FRN和P300, 与“一般”的赢钱和“最理想”的赢钱相比, “差一点输”的赢钱诱发了波幅更大的FRN和波幅更大潜伏期更长的P300。这说明结果的接近性明显地影响了正性结果的认知评价加工。  相似文献   
645.
模糊规避是指在相同奖赏的情况下,决策者会力图规避从主观上判断具有模糊概率的事件而偏好具有相同精确概率的事件。本研究使用同时评价、单独评价的研究范式从随机事件和自然事件两个领域来探讨模糊规避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风险事件和模糊事件同时评价时,个体倾向于模糊规避;当风险事件和模糊事件单独评价时,模糊规避会消失。  相似文献   
646.
张赟  翁清雄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6):1131-1140
多源评价在国外企业中的运用已日益成熟, 但在我国还停留在探索与发展阶段。基于已有的研究发现, 围绕评价过程、评价源及被评价者三方面对多源评价的特点及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从评价过程看, 其评价目的具有多重性, 评价形式注重匿名性, 且评价结果的合理应用非常重要; 从评价源看, 不同评价源间的评价一致性较低, 且易造成晕轮效应和宽大效应; 从被评价者来看, 个体对多源评价结果的反应, 受到个性特征、反馈信号及自我-他人评价间差距等因素影响。研究也发现, 多源评价所带来的绩效改进结果具有不稳定性。基于此, 如何提高多源评价过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改善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反应, 以及如何对多源评价结果进行有效汇总等是未来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47.
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自我表露对学生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2×3的被试间设计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自我表露对学生评价的影响.被试分别以视频(录音)形式观看(收听)无表露、表露个人成长经历、表露工作的讲座片断,并对讲座中教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表露个人经历在视频组和录音组都表现出评价上的优势.(2)热情——冷淡维度,表露工作情况视频比录音评价更高;稳重-轻浮维度,无表露情况视频比录音评价更高.(3)录音组中,高年级对表露和无表露组的评价差距与低年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48.
自发社会比较中的威胁效应及自我平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燕  迟毓凯 《心理学报》2012,44(12):1628-1640
个体通常利用社会比较进行自我评价, 而比较对象的选择及其对个体自我的影响是一个内隐的过程, 研究基于选择通达理论,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个体自发比较时威胁效应的来源及其消解, 结果表明:(1)威胁效应来源于自主条件下比较对象的选择。个体在比较后的自我评价过程中激活了周围优秀人物的信息, 比较后自我评价水平降低, 引发社会比较的威胁; (2)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在比较后存在威胁“泛化”现象, 不论操作任务是否与自我相关, 均会出现社会比较的威胁效应; (3)与周围优秀人物进行比较所导致的威胁效应, 可以通过自我肯定策略得以缓解, 使个体的整体自我系统重新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649.
危重患者应用人血白蛋白的医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有医学证据的检索,明确人血白蛋白应用于危重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合理应用人血白蛋白提供依据。电子检索CNKI、Medline、Cochrane等数据库,收集循证医学证据,包括系统评价和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及循证医学研究在临床中的应用等文献。结果表明人血白蛋白不能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晶体液及胶体液相比较,对某些疾病无明显益处。我国应建立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临床应用规范化。  相似文献   
650.
医院临床药学管理要注重药物经济学评价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医院临床药学管理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与研究的重要性、药物经济学评价与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的论述,提出在进行临床药学管理的同时,应注重和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与研究,使之成为医院临床药学管理重要方面。目前医院临床药物管理中需关注的评价与研究项目,包括医院药品费用评价和控制研究、医院用药目录评价和规范医生行为研究、药物的适用范围评价与科学合理性研究、患者选择药物行为评价和正确帮助择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