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来稿须知     
《科学与无神论》2014,(2):F0003-F0003
<正>《科学与无神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无神论学会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面向社会公开发行。本刊秉持"宣传科学精神,开展无神论教育,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办刊宗旨,热忱欢迎海内外从事科学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学者、实际工作者赐稿,特对来稿提出以下要求:  相似文献   
132.
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生态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过程中的衍生态理论.发挥科学无神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无神论是科学的世界观,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提供哲学指导、思想保证、文化动力、理论武器和路径选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3.
无神论论坛是网络科普平台科学公园以欧美新无神论运动为背景举办的在中国搞新无神论运动的大型公众活动,2012年和2013年各举行了一届。其目标是依靠科学理性的力量在中国延续无神的传统,驱除蒙昧的迷雾,缔造一个无神的未来。本文摘录了两届论坛的部分观点:1.无神论者是谁;2.中国无神论面临的四大敌人;3.中国知识分子的无神论思想传统;4.非神论——中国式的实用主义;5.特定文化语境中的无神论宣传;6.科普应该明确、准确地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4.
近年来,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教授在著述中和为媒体撰文时对所谓的"科学迷信"多有抨击,他们无视科学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福祉和科学精神对促进心智自由建立开放社会的不可或缺,而抓住科学技术被不当应用中带来的环境、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大做文章,归咎于科学和科学家群体,甚至喊出"警惕科学,警惕科学家"这样的口号。这是一种反科学思潮,不论持这类论调的人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是在为仍充斥于国民心中的蒙昧迷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就近期《读书》杂志发表的一篇较为典型的此类文章提出质疑和批评,为科学辩诬。  相似文献   
135.
<正>本期排在前面的几篇文章,都专门或者也讨论到了宗教与道德问题,包括一篇讲宗教与科学的文章。自从科学无神论产生以来,宗教有神论先是和政治分离,自然,也不能再过问军事、经济等问题了。由国家主导的教育,也借此逐步从有神论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学术上,先是科学,后是哲学,也都脱离有神论而自立。在人类公众生活领域,只有道德,还被有神论当做一张牌在到处炫耀。什么"离了宗教就没有道德","信了教就道德高尚"之类的宣传,不仅常常出现在一些宗教家们的言论里,也  相似文献   
136.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联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考察学生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7.
小学《课程标准》中这样描述科学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让孩子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自由的活动中体验乐趣,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呢?下面笔者以数学方面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8.
一、加强科学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每一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追求生物学教学的全方位效益,不仅要重视生物科学知识的教育,而且还要重视生物科学研究的方法、思维习惯(含思维的态度、思维的技巧和思维的方法)、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蕴涵的价值规范等内容。因此,在生物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利用课程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对必修、选修、综合实践、研究性课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强化科学方法教育,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渗透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德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9.
传统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绝对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这种评价,不仅是最权威的,而且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几乎从来没有人对这种评价提出置疑,也很少有人去分析其存在的弊端。殊不知,由于教师精力的不足、各学科特点的不同、学生学习时间的多样化(课内与课外等),仅仅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难免会有了解不到、掌握不准确之处,将会导致这种评价的片面性。因此,各课的《课程标准》均倡导在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既要有教师和家长从外部对学生进行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的内部评价,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使得学习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可有效的防止以偏盖全。我们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改变学习评价主体,建立多元化的科学评价体系,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0.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