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心皓 《法音》2008,(9):20-24
佛教三部大经之中,《法华经》历来被誉为成佛的法华.这部经倡导修行以一佛乘为归.将大乘菩萨行者称为佛子、如来使。经中把佛子定义为明了佛乘、修习六度的菩萨,佛子应当具足定慧双修、精进求道、忍辱大力、对机说法等等的德行。关于佛子这一名称的来由,《法华经·譬喻品》说到,舍利弗尊者听闻了佛陀应三请方说的一乘妙法以后.欢喜表白说:“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相似文献   
182.
班班多杰  周拉 《法音》2008,(10):45-53
四、格鲁派关于依止上师善知识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和其他宗派一样重视依止上师善知识,认为上师善知识是接通佛之身、语、意与一切众生之间不可或缺的管道。本文以宗喀巴大师的名著《菩提道次第广论》为资料依据,阐释和论述格鲁派关于皈依弟子依止上师善知识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3.
禅武合一(下)——少林功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信 《法音》2008,(8):31-32,33-48
2、少林功夫的类别中国武术结构复杂,门派众多。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少林功夫是历史悠久、体系完备、技术境界很高的门类之一,也是中国武术各个流派中,历史悠久,门类最多、体系最大的一个门派。少林功夫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门派"或"拳种",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武术体系,内容极为丰富。按类别可分为徒手和器械两大类,器械又可分为长兵器、短兵器、软兵器等。  相似文献   
184.
在中国的古诗集中,常可见到许多描写山水风景,及身处风景中禅者的禅诗。这些禅诗的作者,大都是对佛教颇有参学体会的佛教居士或者僧人。禅宗的般若理趣,在他们的诗作中有着生动且优美的体现。这些诗作,都具有迥异于世俗诗歌的清净空灵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5.
天台宗的创兴历史,主要是慧思之前者,一直比较隐晦,慧思的师承成为研究此一问题的主要线索.本文根据散见各处的资料,以慧思的师承为线索,考察天台学准备阶段的主要禅师,尤其他们主要所用的禅观方法,以勾勒直接影响慧思禅行的小环境,并为北朝佛教与天台宗的研究作一准备.  相似文献   
186.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提出所谓曹溪本<六祖坛经>的编定者很可能是晚唐时期文人陈琡.从中唐至宋代的大量文献证明,曹溪本<六祖坛经>与道家、道教思想有密切关系,这就为以"洪州禅"为代表的南宗禅的道家化提供了新的证据,从而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宗教发展中"三教合一"思潮确实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87.
宋之问是初唐时著名的诗人,他受当时佛教、道教思想及其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阐述他在不同的阶段张海鹏,1978生,河北保定人,现就读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相似文献   
188.
“鬼道”、“仙道”与“正一盟威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晋的历史文献中,多称张陵之道教为"鬼道",称其道徒名为"鬼卒". <三国志张鲁传>曰:"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  相似文献   
189.
西方近代的自然秩序概念源于古希腊以来的自然法理论,在近代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法律和经济等领域.它在重农学派那里得到凸显,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那里表现为趋向消亡的发展态势.自然秩序的思想具有深厚的道德性质,客观自然的原初性和对人类的养育是其道德性的自然基础;它包含的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是其道德性的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暂时性是其道德性质的历史局限性之根源.  相似文献   
190.
作为一个总体性概念,民族精神就是寄寓于民族躯体之内的灵魂,是民族的生命之泉、文化之本、价值之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最恰当的表述就是一个"道"字,因为代表中国文化主流的儒、释、道三家都讲"道",但作为民族悠久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深含在儒家之"道"中。宋代朱熹的新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道统,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流"格局,从而使原始儒学的道统实现了"变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