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知讷是韩国高丽时期禅宗的代表、曹溪宗的创始人。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前期的佛教思想,取长补短,构筑了自己的禅学思想体系。在佛性论上,知讷提出“真心佛性”说,认为人人本具“真心”。在修行论上,知讷以禅教一元观为基础,大力提倡顿悟渐修。在境界论上,知讷认为众生当下明悟本具真心,便会达到一种空的、无差别的真心境界。知讷以自己独特的禅学思想成为与元晓、义天等同居于韩国佛教殿堂之巅的高僧大觉,在韩国禅宗史、韩国佛教史乃至东亚佛教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2.
海德格尔反对传统艺术哲学通过形而上学来把握艺术,认为艺术哲学应迈入"思"的视域,通过"思"来重新为艺术奠基.通过对海德格尔艺术哲学核心概念--真理、世界、大地、美、诗的剖析能够更好地认识其艺术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3.
禅宗是心智科学,以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特殊方式启迪人的本觉智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本来是无挂碍的、不能以任何思维模式局限的,然而唯其如此,才更显出禅宗文化具有无限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对中国水墨画意境的升华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苏轼这首论画诗对后来的美术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因为苏轼的诗句,使得中国美术史上两位重要人物吴道子和王维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5.
结识印严法师,是在云南省大姚县妙峰山德云寺38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中。他一袭粗布纳衣,隐没于活动现场来住的车辆和人群中,让初识他的人无法将“画僧印严”与之联系起来。其后,在德云寺的很多白璧上,看到了印严法师做的画。那些“脱俗超然,纯任天趣”的画作让我在一瞬间想起了先前听闻的关于画僧印严的传说——  相似文献   
76.
常妙 《法音》2007,(1):53-53
本刊讯2006年12月28日上午,湖南省望城县洗心禅寺隆重举行落成庆典暨开光法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副会长明学长老、明生法师,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佛源长老,澳门佛教总会理事长健钊法师,香港愿炯法师等海内外诸山长老、四众弟子、各界嘉宾数万人参加了落成庆典。庆典仪式在  相似文献   
77.
张明华 《法音》2007,(5):55-55
4月26日,湖北省武汉归元禅寺隆重举行隆印法师荣膺方丈升座庆典活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丁凤英、王少阶、周宜开、宋德福,武汉市人大副主任杨云彦、市政协副主席郑心穗,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及海内外诸山长老和数千名信众参加了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78.
母爱成诗     
一雨成秋。而这个秋天,一直是暖洋洋的,空明得无挂无碍。对窗望过去,不远处,母亲蹲在菜园子里,正摘茄子、辣椒,地上的蔬菜,已簇了一小堆。  相似文献   
79.
茶禅一味     
古来素有“茶禅一味”之说。茶禅一味,是人间难得的境界,多少人一生向往的境界。茶禅始于中国,发扬光大干日本。“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0.
詹文杰 《世界哲学》2012,(5):40-53,161
本文首先追溯了"诗"和"哲学"在古希腊语境中的原始涵义,并对柏拉图批评诗的思想史背景做了某种程度上的还原。在这些铺垫之后,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阐明了柏拉图如何在"教化"和"真理"这两个基本视域中展开他的"文艺批评",并且指出了这两种视域之间的内在张力。文章的最后部分对如何确认诗与哲学各自的地位做了几点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