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0篇
  44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正>两宋是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涌现了诸如王安石、曾巩、程颐、程颢等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宋学"。不过也应该看到以理学为主体的宋学是在援引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时佛教势力和隋唐时期相比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佛教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依然盛行,并且在各个方面影响着儒家文化。随着北宋科举制度的完善、官僚士大夫阶层的扩大及佛教的不断世俗化,士大夫与僧人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宋代儒学与佛禅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有鉴于此,对司马光的研究便离不开其与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2.
人事吉凶。《汉书·京房传》说:“房治《易》,事梁人焦延寿。延寿字赣,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值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西汉末,谶纬之说流行,以颇具神秘主义的天人感应说附会儒家六经,假托六经纬书皆孔圣所作,其中《易纬》即对《易》经文的阐释。实  相似文献   
173.
《太上感应篇》德育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钢 《中国道教》2005,(1):41-42
在道教典籍中,有一部篇幅虽短,但知名度却并不亚于《道德经》的道经,它就是《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又称《感应篇》,成书于我国北宋末年,其作者不详。北宋末年被宋徽宗赐封为虚静先生的正乙道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为《太上感应篇》作颂,其颂文曰:“人之一性,湛然圆寂。  相似文献   
174.
访谈录(一)     
江山如有待,我辈复登临。 就象所有其它领域的情况一样,在九十年代的中国佛教文化领域里,又一代新人正在陆续登临。在进入他们眼帘的辽阔海天中,令他们目不暇接、欢喜踊跃的风景可谓层出不穷。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事情之一,可能是带上一本参访(不仅仅是采访)笔记,云水悠悠,到处去寻谒那些大德高僧和专家学者,以参玄机,以增见闻,以进德智……  相似文献   
175.
天宁万寿禅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城北三公里的卦山(亦称万卦山)之肩。早在唐宋时就与黛色参天的“卦岳交峰”名扬三晋。始为佛教华严丛林,金代改作禅宗寺院,经历代修建扩充,成为一组规模宏伟、鳞次栉比的古刹梵宫。但是,在元代之前的诸多史籍佛典中,除现存寺中的两通唐碑外,对该寺及僧人的记载极为罕见。偶有史志涉及,也粗疏简略。因而后人要了解和研究天宁寺早期史实颇感棘手,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试作探讨,望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6.
安祥禅和它的倡导者耕云先生,早已成为海峡两岸广大禅学受好者所熟知的名字。多年来,耕云先生一直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他试图把中国禅宗的智慧贯彻到现代生活之中,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指出一个无限美好的精神家园,唤醒那迷失了自我的心灵,把它引向安祥的境界,从而培养出人们那种既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益于社会国家的高尚品质。耕云先生运用充满智慧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古老的禅学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77.
禅宗的发展以及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菩提达摩到六祖慧能,中国禅宗的建立及太虚大师对佛教的改革,揭示了禅宗发展的轨迹和对中国佛教发展方向的影响,一部禅宗史即是中国佛教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8.
崔海鹰 《孔子研究》2012,(5):127-128
<正>由黄怀信先生主著、其数位学生参与的《汉晋孔氏家学与"伪书"公案》一书,是一部以汉晋时期的孔氏家学为切入点,对相关"伪书"问题进行反思、辨证的新著。该书是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列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并于2011年4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近代"古史辨"运动中,《周易》、古文  相似文献   
179.
赵州从谂为南泉普愿弟子,禅门巨擘,其"柏树子"、"狗子无佛性"等独具一格的赵州禅风对后世禅宗产生深远影响,并被佛教其它宗派所借鉴与吸收;其影响甚至绵延至当今韩国、日本等国。鉴于赵州在禅宗乃至佛教中的特殊地位及巨大影响,笔者试据《祖堂集》等佛教早期史料中关于其生平、语录等记载,对其禅法思想、驻锡观音院前的行脚经历、法脉传承等方面作几点探讨,以期有助于赵州从谂的相关研究,以及为当今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0.
宗教与艺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当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接受老庄思想影响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禅宗在形式上于五代北宋已经衰落,但其思想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文人士大夫。禅对中国画的审美价值取向是深远的,尤其是文人画。禅宗的“物我同化”思想使文人画艺术家彻底挣脱了绘画承命之作的束缚。禅宗在影响这文人士大夫的思想的同时,绘画的表达也不自觉的适用了其自然、简炼、含蓄的表现三者合一的艺术思维方式。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禅宗赋予了文人画更多想象的成分,增添了空灵、活泼、洒脱等迷人的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