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本文以张载的鬼神观为研究对象,从哲学、祭祀和世俗信仰三个不同层面考察了张载对鬼神的论述,对其鬼神观的哲学化做了详细的讨论。鬼神观是张载气论的一部分;他对祖先的鬼神的理解建立在自然主义的生死聚散说的基础之上,由此否认有世俗一般所谓的鬼神。哲学性的鬼神观念成为张载鬼神思想的主导。  相似文献   
542.
刘立权 《天风》2020,(1):12-13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一个活的、有生命、有温度的身体,不是死的、冰冷的。教会发展需要各种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也需要每一个人有爱主爱人之心,爱可以使冰冷的制度变得温暖。爱是教会行政管理的基础,是教会行政管理者属灵生命的特质,教会行政管理是一种属灵的恩赐。“神在教会所设立的……治理事的。”  相似文献   
543.
陈桐生 《现代哲学》2022,(2):117-124
殷商人认为祖宗神对下界子孙兼具赐福、降祸的两面性;西周人由于受到《尚书·金縢》所载周公祷告三王之辞的影响,认为祖宗神对子孙只能赐福而不应该降祸。在春秋民为神主、天远人近的进步思想背景下,孔子对祖宗神现象进行了全新解读:鬼神只是人死之后漂浮的魂气;所谓祖宗神赐福是指孝子通过祭祖修养而达到内孝外顺的道德完备境界;祭祀祖宗神不是为了求福避祸,而是出于孝子的宗法血亲情感,表达孝子报本返始、孝亲尊祖之情;“敬鬼神而远之”是对待祖宗神的明智态度。孔子对祖宗神思想的创新,彻底改变了商周以来祭祀祖宗神的价值取向,使祭祀祖宗神由避祸求福的宗教祈求转换成以孝亲为起点的伦理道德修炼。  相似文献   
544.
《搜神记》赵公明参佐故事主人公王祐实为晋汝南王司马祐,参佐则是早期天师道教团的重要人物.“赵公明参佐”故事中所说的三将军赵公明等内容与天师道早期道书《女青鬼律》内容相符.赵公明参佐拜见汝南王司马祐一事是早期天师道教团传教形式的一次真实记录,其中很多细节可以作为道教史资料的参考.  相似文献   
545.
白云山白云观是西北黄土高原上最大的一处道教圣地,位于陕西省佳县城南十华里的黄河之滨。这里群峰起伏,重岩叠嶂,从山底至山顶,殿阁楼台,星罗棋布,苍松柏翠,绿荫如盖。夏秋之季常有白云缭绕其间,远远望去若隐若现。数百年来,白云山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全国,各地游客接踵而至。白云山白云观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后经历代增修补葺,共建庙宇五十三座,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建筑面积达八万一千多平方米,成为西北区地最大的一个古建筑群。白云山庙宇因山利势,主要有神路。  相似文献   
546.
1993年秋,人民中国出版社向社会推出了一本关于道教思想史论方面的新著——《中国重玄学》(作者卢国龙)。“重玄学”,这是个使一般读者感到陌生的学派名称;即使是研究哲学思想史及道教史的学术界,曾有所涉猎、关注及此的人,恐怕也为数不多;至于对它有深研、卓识的人,便更为寥寥了。然而,它确是哲学思想史上被忽略了的一个环节,是道教思想上被忽略了的一个重要思想学派。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547.
友好交往     
《天风》1994,(12):47-47
来访消息 1、香港基督教救世军铜管乐队(颂声汇中华)蝴蝶队一行20人于8月16日—29日访问了南京、淮阴、临沂、临朐、石家庄、保定、北京等地教会并演出,他们访问了农村教会并参观了爱德基金会资助的农村发展项目。 2、1994年10月6日,来自德国、美国、新西兰和瑞典的林明胆、莱曼。  相似文献   
548.
十三虚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名词。指以虚无为首的十三点养生要领,即虚、无、清、静、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云笈七签》卷九十一《七部名数要记·十三虚无》云:一曰遗形忘体,恬然若无,谓之虚;二曰损心弃意,废伪去欲,谓之无;三曰专精积神,不与物杂,谓之清;四曰反神服气,安而不动,谓之静;五曰深居闲处,功名不显,谓之微;六曰去妻离子,独与道游,谓之寡;七曰呼吸中和,滑泽细微,谓之柔;八曰缓形从体,以奉百事,谓之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