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曹高善 《天风》1995,(6):27-28
遵照圣经教训,树立下列指导思想: 一、对异端——坚决抵制 不中他们诡计 不被诱惑 (弗4:14,帖后2:3) 不被诸般怪异 勾引了去 (来13:9) 不要轻易动心 也不惊慌 (帖后2:2)  相似文献   
472.
"绝地天通"是上古时针对"民神杂糅"宗教状态的一项禁令,但经过历代学者的解释,演变成以人文理性精神对待宗教的意识形态传统,本文旨在揭示这一传统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73.
澳门的土地庙和福德正神宝诞记趣@吴炳鋕!澳门  相似文献   
474.
雅斯贝斯说过,在轴心期,"理性和理性地阐明的经验向神话发起一场斗争(理性反对神话),斗争进一步发展为普天归一的上帝之超然存在,反对不存在的恶魔,最后发生了反对诸神不真实形象的伦理的反抗。"然而,雅斯贝斯的上述判断应当说显得过于笼统。事实上是,经过轴心期,古代中国、印度、希腊、犹太呈现出十分不同的神观,或者分道扬镳,或者殊途同归。这包括:(1)中国的宗教信仰最具连续性特征,当然,不只中国,古代埃及和巴比伦也是如此;(2)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犹太民族的"神"体现了典型的断裂性或突破性特征,并且无比彻底;(3)希腊的情况最初与中国十分接近,即古老传统并没有改变,但之后由于基督教包括犹太教的渗透和传播,又逐渐融入断裂的或即革命的崭新宗教样式;(4)相比之下,印度宗教的演化可能最为复杂:其经历了由传统到断裂,复由断裂再回归传统的过程。总之,轴心时期诸文明的神观各不相同,宗教之路各不相同。雅斯贝斯的论述或观点实际上存在着概念的模糊与混淆,在他这里,神话与神观是几乎不分的,精英与大众是几乎一样的,无神论理性等同于宗教伦理,东西方的神观或宗教看上去完全相同或根本没有差别,而这实际上是将轴心期的作用或意义概念化或夸大化了。  相似文献   
475.
刘娟 《现代哲学》2020,(2):142-147
长生信仰原属私人福享,本与政治性的公共善好无关,《老子想尔注》却将国家治理建立在每个人宗教性的长生信仰基础上。背后的原因在于,它的“道”是具有强烈伦理色彩的至上神“老上老君”,老君及其神界职官通过气的同构共感对世人实施以生赏善,以死罚恶的“神治”管理,以确保好人长生无恙、恶人短命遭殃。世人想要长生,必须遵循神诫,多行善举。在这个过程中,长生带有伦理性,实现了其在宗教政治中的重新定位。这解释了早期天师道以宗教治病为主要救赎内容,以组织管理道民的“命籍”“命信”来安排教区活动的原因。疾病、“命籍”(生死簿)、“命信”(与神相盟的信物)皆是涉及人的生死之具,是神管理人的重要途径。这就是道教借助长生信仰进行“神治”,以安排公共秩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师道教团以政教合一的“神治”方式,同样实现了世俗政府“治理民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6.
"绝地天通"是中国上古文明发展史上一件大事,本文以为:理解这一事件的关键乃在于"属神"、"属民"之"属"的意旨,证之古文献与民俗事象,"属"解为"连接"为最佳,此事件是中国古代宗教多神性格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477.
韩康伯关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注解在其思想体系当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的阐释还有不足之处,只注意到韩注思想的一个方面——道是“无”,阴阳是“有”,所以,阴阳不是道,道是阴阳存在的根据。本文力图结合孔颖达对韩康伯注所作的疏,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阐释出韩注思想的另一个方面——道不能脱离阴阳而存在,谈“一阴一阳”就是为了把握道,道始生万物的功用的呈显是借助于阴阳的。只有阐释出韩康伯注解这两个方面的意思,才能更好地理解韩康伯的思想。  相似文献   
478.
敬畏作为宗教知识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可由敬畏关系而衍生出特定宗教的道德心态。儒教是一种人本敬畏,基督教则基于神本敬畏。比较而言,儒教的人本敬畏以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三大敬畏为主要框架,构成性善论的信念预设、成圣希贤的价值目标、修身涵养之道德行动而形成强调“诚”的道德心态;而基督教的神本敬畏则以上帝或唯一至上神的敬畏为法则,并以性恶论的信念预设、因信称义之价值目标、遵守律法之行动形成强调“信”的道德心态。通过儒教与基督教两种敬畏框架及其道德心态比较,可以更深入而具体地理解儒家道德心态的主要特征,为其现代转型和创造性发展提供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479.
荣耀归神     
张励予 《天风》2005,(6):46-47
神不仅给了我生命,使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磨砺了我的灵魂和品质,更给了我幸福的生活——我今年已经80多岁了,按常规早已迈入古稀之年。每当回忆自己一生所经历的历程,就不由得心潮澎湃。神啊!是您圣能的大手搀扶着我,随时随地保护着我。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惊涛骇浪,我都安然无恙,永享平安。怎能不让我称颂主恩,荣耀主名?!  相似文献   
480.
9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云淡风轻,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的教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教师节。 今年9月10日,是第19个教师节。是日,国家宗教局齐晓飞副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