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49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执行功能反映了个体对自身的认知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其评估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和特殊人群认知功能损伤程度的评定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执行功能的评估自20世纪初就开始被实施和应用,但传统评估方法仍存在着生态效度不高、不易操纵实验环境的复杂性、不易操纵被试觉醒水平等缺陷。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以其有限的成本和快速的发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执行功能评估,并被证实具有生态效度高、实验条件高度可控等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952.
失语症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旋律语调疗法被认为是治疗失语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传统旋律语调疗法强调严格的程序和材料,改编版本则依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二者均能提高失语症者的自发言语产生、言语复述以及命名等能力。研究还表明,旋律语调疗法不仅能提高失语症者相关脑区的激活水平,而且也能通过影响失语症者的相关神经结构改善其言语功能。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确定该疗法的干预机制及其对汉语失语症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53.
青少年对情绪性图片加工的脑电反应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探讨青少年情绪性加工的脑电反应发展性特征。测量并比较了48名分别处于三个年龄阶段(12~13岁, 16~17岁, 19~21岁)的个体在观看三类情绪图片(积极、中性、消极)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显示, 三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对情绪性图片刺激进行加工, 通过主观报告能够明确区分情绪意义, 其评价顺序与成人一致, 同时, ERP的300~900ms时段从顶枕区到整个脑区呈现和成人研究一致的波形特征, 即情绪性刺激引起ERP的晚期成分相对于非情绪性刺激引起更正的波幅; 三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在脑电活动的时程上表现出从后侧脑区向前侧扩散的趋势, 低龄组个体枕区的ERP活动程度高于高龄组个体, 而高年龄组个体在额区、颞区、中央区位置的ERP活动比低龄组个体更强。结合主观报告, 上述ERP结果展示了青少年情绪性加工脑电反应的发展性特征。  相似文献   
954.
薛贵  陈传升  吕忠林  董奇 《心理学报》2010,42(1):120-137
先进的无创神经影像技术(如EEG和fMRI)允许研究者直接观察被试在完成多种知觉、运动和认知任务时的大脑活动。将脑功能成像与严密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考察大脑不同脑区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中的日益成功运用, 一个被称为神经经济学的新兴领域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本文中首先对脑成像技术进行一个总体介绍, 重点在于探讨近年来在多体素分析和多模态数据整合的最新进展。接下来, 我们以风险决策、跨时间选择以及社会决策领域的几个研究为例, 阐述神经影像技术如何能加深和拓展我们对人类决策的认识。最后, 我们讨论了神经经济学中研究中面临的一些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5.
张丽锦  吴南 《心理学报》2010,42(12):1166-1174
为探明汉语儿童语言和心理理论的发展, 追踪二者的动态关系及相互作用的方向, 本研究以80名4、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纵向探查了前后相隔6个月的儿童的一般语言能力和心理理论的发展状况, 并运用交叉-滞后组相关分析初步探查了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可能的作用方向。结果表明:4~5岁是汉语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 语言在这一阶段也得到快速发展。交叉-滞后组相关分析发现了4岁儿童语言和心理理论因果关系的证据,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语言对心理理论的前提基础作用有所减弱, 5岁儿童没有表现出这种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56.
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分别从行为和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客体工作记忆的特性。行为水平上,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客体工作记忆研究范式、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方式、视觉工作记忆容量等方面, 而客体工作记忆存储的争论体现在客体工作记忆存储的“强捆绑”假设、“特征-捆绑统一存储”假设、双重存储机制假设, 以及客体的捆绑等方面。认知神经水平上, 颞叶、枕叶和顶叶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作用不同, 顶叶、颞叶和前额叶在工作记忆特征捆绑和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7.
决策信心是指在进行判断或决策时, 个体对其决策最优性或正确性的信心程度。决策信心的单过程理论认为决策与信心评估是并行的同一加工过程; 而决策后理论认为决策和信心评估是串行的两个加工过程。决策信心存在两种典型的偏差效应:过分自信和信心不足。决策信心的神经机制研究指出, 信心评估可能是决策过程中最基本并且普遍存在的一个成分; 对决策信心评估敏感的脑区包括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和顶上小叶等。未来研究应该在决策信心产生的机制、信心与决策如何交互的心理及神经机制等领域展开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958.
艺术创造力的脑神经生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汪兵  刘昌  王永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20-1528
艺术创造力(Artistic Creativity)是创造力领域特异性研究的重要成果。它是个体产生新颖、独特而具有审美或艺术价值产品的能力, 和科学创造力一样也属于个体创造力的范畴。研究通过对已有脑损伤研究和神经影像研究梳理, 归纳和总结了艺术创造力的脑神经基础, 指出艺术创造力与科学创造力的神经基础存在一定差异, 认为艺术创造力主要和大脑的额叶、颞叶以及颞顶联合皮层密切相关。未来研究则需进一步借助巧妙的实验设计, 在严格控制个体差异和文化效应的基础上来对艺术创造力的脑结构和功能基础进行更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959.
王绍坤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716-1721
神经精神分析学是一门试图将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的学科, 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 在其成立的短短10年中, 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精神分析学这拥有一百年历史的学科带来了新的生机。对精神分析的基石——压抑的研究是神经精神分析学的热点。神经科学家试图从不同角度证明精神分析中压抑这一过程确实是存在的, 而且还存在相应的神经基础, 但是, 目前神经精神分析学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960.
基于神经成像技术的青少年大脑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成熟是一个动态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的发育主要集中于个体发展的第二个10年: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行为、认知和脑迅速发展的时期。青少年普遍表现出来的注意、冲动控制、计划、决策等认知能力的提高都是基于神经系统的成熟发展起来的。运用神经成像等技术的研究指出, 大脑在青少年时期的发展经历着突触精简以及髓鞘化的过程; 白质、灰质在青少年时期的成熟有不同的发展轨迹。青少年大脑皮层的成熟顺序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相联系, 人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在青少年时期发展完成。在这一过程中, 脑的发展会受到情绪、环境以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